为什么李鸿章的影响力这么大?

琅琊人左史 2024-08-18 12:42:11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很到位:“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基本上把李鸿章的一生给予了恰当的总结。 李鸿章很有才能,在晚清众臣中,其才能在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中排名第二并不过分,仅次于他的老师曾国藩。他这个人,进士出身,学问没什么问题,能带兵打仗,军事能力在文官中排名中上。要不是甲午海战一败涂地,他的军事能力有可能会更高。在军事层面上,李鸿章稍逊于曾国藩和左宗棠,毕竟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李鸿章很有远见卓识,自鸦片战争后,清朝与列强的差距立即显现,李鸿章算是最早一批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封疆大吏。他随后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局等新兴产业,力图实现学洋务以自强。除了创办企业,他还开办西式学堂,培养学习西学的人才。 就这么一个有才能有见识能干事的官员,他遇到了最差的干事环境。在晚清,基本上是慈禧独掌朝政,一切政策的施行,资源的倾向,都由老佛爷独断专行。所以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开始的第一幕就是李鸿章在吃鱼的时候听属下汇报工作,每项工作都是军国大事,但李鸿章镇定自若的吃鱼,可当听到要进献给老佛爷的鹦鹉病了的时候,李鸿章大惊失色,连鱼都顾不上吃了。这个导演懂李鸿章的困境,要想干事必须讨好老佛爷,要不然将一事无成。 当一个才能卓著的人,将大部分精力去讨好一个老女人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本来应该将这批精力专用于治国理政、兴办洋务,但却白白浪费了。不浪费也没办法,资源被垄断在一个女人手中,没有完善的资源获取机制,要获取干大事的资源就只能讨好最高决策者,这也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弊病之一。 李鸿章就是慈禧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派李鸿章到哪里去。因为兴办洋务、督办军务的杰出才能,李鸿章被派到前台和西方列强打交道,渐渐的他就成了清廷的代言人。以他的资历,以他的见识,他也配得上这个代言人角色,总不能派那些满清遗老出去丢人现眼吧。而西方人也认可李鸿章,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战败的时候,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的人只能是李鸿章。李鸿章先后签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种卖国的黑锅,李中堂不背也得背,别人也背不动。 在晚清,找一个学问、理政、军事、外交才能俱佳,而又能获得各方认可的人,真的不好找,只有一个李鸿章能拿得出台面,所以李鸿章的影响力才能独树一帜。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