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三苏:优良家风是成功的最强催化剂!

醉柳探文学 2024-08-17 02:15:39
◾《眉州三苏》/ 郦波(著) 📚比起我前不久分享的《寻路东坡》,现在我手上这本更像是“寻路三苏”。现在不少新手父母也很重家教,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原生家庭环境,更是孩子汲取营养生长之所。翻开书本,聆听“三苏”另“二苏”的人生故事,看看是否让你有所启示? 📖苏洵年少科举失利后心灰意冷,无心读书,近十年无所事事。娶了程氏,是他那段岁月里做过蕞伟大的一件事。面对丈夫失意,程夫人也不多加责难,反希望苏洵能自己醒悟,给足了男人面子。 《三字经》中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发奋读书继而考取功名当然很香,奈何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苏洵在考试上就是差点运气,到了37岁“高龄”依然名落孙山,逼得他焚稿明志,不再为应试而读书,出路才得以显现。 📘再来看苏辙,虽也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比起光芒万丈的哥哥还是暗淡不少。可不能否认,苏辙也是位天才,比起哥哥的博览群书,他读书有取舍,主要读经典、读原典,力求读懂读透,是难得的专才。 让苏辙一鸣惊人的是一次制举考试,制举和科举有啥区别?书中提供了一个数据,北宋通过科举录取的文士多达数万人,而通过制举的寥寥数十人!苏辙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位[赞R]。 苏辙在策论中赤果果指责宋仁宗有“四宗罪”,性格有缺陷、作风有问题、滥用民财、爱慕虚荣。这是能说的吗,换作普通人已汗流浃背了吧[惊恐R]。 于是苏辙的去留,成了朝堂的争议。蕞后宋仁宗亲自裁决,将其录取。开了这先例,参加制举考试的士人才敢直抒己见,针砭时弊,不至言路堵塞。 👀哥哥不拘小节,口是没个把门的,交友又常推心置腹,过于真性情。苏辙zz敏感度远高苏轼,为此常常担惊受怕。朝堂波诡云谲,稍不留神就会出大事。 果不其然,乌台诗案让苏轼惹上了s身之祸。苏辙为救哥哥到处奔走,甚至连夜给皇上写信,请求朝廷削去自身官职替兄赎罪,只求保住哥哥一条命!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是哥哥身陷囹圄时的心愿,苏辙记了一辈子😭。苏轼去世,是苏辙含痛把哥哥灵柩送至河南郏县小峨眉。到了自己生命结束,他叮嘱孩子们把他葬在哥哥墓旁。生前和哥哥聚少离多,但死后可比邻而居,算了了此生遗憾。只是那已远在天边的家乡,兄弟二人都再回不去了……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