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之内的肾损害,无论多严重,都不要终生透析!

迎夏看健康 2024-06-13 07:34:25

亲爱的肾友们,当你们听到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时,是否曾好奇过:

这“慢”字到底指的是多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那么,这个“慢”字,在医学领域中是如何定义的呢?

答案是:超过3个月。

这正是肾病领域权威指南《KDIGO肾病指南》所明确的。

这个定义多年来一直未变,它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只有当肾脏损伤持续超过3个月时,我们才能称之为“慢性”。

我之所以今天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发现,尽管这个定义如此基础且重要,但仍有很多人,甚至部分医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可能会忽视这个“3个月”的门槛,从而做出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笔者先分享一个正面的例子:

来自贵州的陶先生,发现肾病时血肌酐高达909。经过10天的透析治疗,他的血肌酐并未明显下降。

随即转到我这边住院,中间的曲折过程就不细说了,要不本文就太长了。只强调一点:幸运的是,陶先生的肾病发现时间不足3个月。

经过两个月的积极治疗,他的血肌酐成功降到了228。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因为它发生在“3个月”之内。然而,并非所有故事都有如此美好的结局。

湖南的周女士就是一个悲剧的例子:

她透析4年了,其实她的肾病在发现时血肌酐并不算特别高,310多,但由于伴有水肿和胸腔积液,医生为她安排了隔日一次的规律透析。

透了几次后,周女士的尿量恢复正常了,症状得到了部分缓解,但是透析没有停掉,继续规律透析。

经过两年的透析治疗,周女士的肾脏功能严重衰退,每日尿量减少至100毫升,肾脏重度萎缩,透前肌酐慢慢地从300升到了700,并发症也越来越多。

于是2年前周女士来找我们:“石院长,我还有没有救?”

我和她说,透析时间太长了,2年了,并发症可以消除,透析频次可能会得到减少,但透析是停不了了。

周女士考虑之后,接受了为期3周的治疗,透析频率从一周3次减为一周2次。

虽然周女士的透析次数少了一些、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些,但我至今仍然为她感到惋惜,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因为透析被过早、过度地应用。

就在昨天,又有一位患者的家属向我咨询:

这位患者的左肾有积水,但右肾功能正常,预后其实是非常好的。有多好呢?假如积水的左肾不治了,把左肾切除掉,只靠右肾,也完全可以正常生活。何况左肾也可以治疗,预后只会更好。

然而,由于肾功能差、血钾高,患者被安排进行了长期透析。这让我感到非常惋惜,因为我知道,透析会使肾功能加速衰竭,长期透析很可能导致患者终身依赖透析治疗,就像周女士那样。

我也是怕周女士的悲剧一遍又一遍上演,于是今天专门写文强调这件事:

3个月之内的肾脏损伤,无论是新肾友、还是老肾友,无论是复发、还是加重,无论本身就有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狼疮等等,还是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只要是3个月内的“新损伤”、“新复发”、“新加重”,都不属于慢性损伤,都含有急性损伤。急性是可逆的,需要的是治疗恢复,而不是终生透析!

3个月之内可能是纯急性、也可能是「慢+急」,但不可能是纯慢性,达不到慢性的诊断标准。

那么,为什么这些刚发现、刚入院的患者,在未达到“慢性肾脏病”的门槛时,就被安排进行规律透析呢?

这可能与医生的诊断思路、治疗习惯以及对最新指南的了解程度有关。有些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肌酐水平、或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透析,而忽视了“3个月”这个重要的门槛。此外,一些医生可能过于依赖旧版本教科书或传统观念,没有及时学习新版指南和近期的临床研究。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对于肾病患者来说,“3个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段内,肾脏损伤可能是急性的、可逆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早、过度地进行透析治疗,而是应该通过药物、血液净化、饮食调整等方式来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牢记指南中这个“3个月”的门槛,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希望广大肾友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肾脏损伤类型和可逆程度,与医生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4 阅读: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