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鼻窦炎(二)

鸿朗说健康 2024-08-02 12:48:4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汗出而喘,是表邪已解,邪热壅肺;麻黄汤证的无汗而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有汗而喘,均为太阳表邪未解,影响肺气的宣降所致,临证应注意区别。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临证应用,首先应注意麻黄与石膏的比例,一般用量应控制在1∶5之间;若肺热甚者,可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痰热甚者,可加桔梗、贝母、前胡等。临床用本方治疗小儿肺炎、麻疹合并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百日咳、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病。如果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很显然,咳嗽气喘是肺实证的表现,麻杏石甘汤应该是以泻肺为主的治疗方。那么,它是怎么泻肺的呢?怎么实现治疗肺金病证的“咸-酸-辛”配伍结构的呢?我们来看看。

第一,麻黄。麻黄是“咸-酸-辛”配伍结构中作用比较强的辛味药,补肝和散肺。《辅行诀》原文记载“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描述的就是这种辛味散肺、宣肺气、开肺闭的作用。所以,麻黄用在麻杏石甘汤里面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发汗,而是为了宣肺散肺。

第二,石膏。虽然石膏在《中国药典》中标示的药性为“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但这是功效药理的观点,不是法象药理的观点。从法象药理的角度看,石膏是白虎汤的主药,而白虎属于西方之神,而且石膏的自然颜色为白色与灰白色,再加上石膏止渴生津的作用,煅石膏敛疮生肌的作用,我们有理由推测,石膏其实是一个酸味药,它的五行属性,要么是“金中金”,要么是“金中土”。苦杏仁是苦味药,甘草是甘味药,而苦甘化咸,得到咸味泻肺的作用。所以,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苦杏仁,与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甘草配伍使用,就可以得到泻肺平喘的咸味。

于是,麻杏石甘汤的组方4味药,完美地构成了苦杏仁与甘草配伍苦甘化咸泻肺、石膏味酸补肺、麻黄味辛散肺的“咸-酸-辛”配伍,是“二咸(苦甘化咸)一酸一辛”的配伍结构,巧妙精当。从功效上看,这其实不是一首单纯的泻肺方,而是补泻兼施、以泻肺为主的方剂。我们总说麻杏石甘汤温清并用、宣降相合,其实就是补泻兼施的同义词。说麻杏石甘汤泻肺,就是说它能够治疗咳嗽、气喘、身热,说麻杏石甘汤补肺,就是说它能够治疗汗出、口渴、烦燥。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为什么要用热性药?麻杏石甘汤可以治疗肺热咳喘,也可以用于热象不明确的其他咳喘,只要是肺实病证,以咳嗽、有痰、气喘、胸闷为主肺实病证,不管有热没热,还是外寒内热,都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即使从四气角度看,麻杏石甘汤的组方也不是单纯的寒凉,而是寒热并用,温清并举。

治疗方法

基本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辛夷15克,苡仁20~30克,桂枝6克,葛根10~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1剂。

加减法:如无辛夷可用苍耳子代,也可两药同用;黄浊脓性鼻涕多者,苡仁用至30克,加败酱草、金银花、黄芩、皂刺、车前子;头痛重者,加菊花、川芎、白芷、藁本;鼻塞重者,加皂刺、穿山甲、丝瓜络、路路通、石菖蒲;大肠热结便秘者,加酒大黄、芒硝、枳壳;有外感表证者,加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菊花、葱白;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升麻;阴虚者,加沙参、麦冬、何首乌;纳差者,加谷麦芽、鸡内金、砂仁、莱菔子。

病案举例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鼻窦炎医案

一女18岁,两个月前感冒未彻底治愈,继之头痛、头昏、头胀、鼻塞、流黄浊鼻涕、嗅觉减退、记忆力减退、神倦。近半月来上述症状加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鼻窦摄片示:两侧上颌窦、筛窦窦腔混浊,密度增高,其余鼻窦无病变,诊为急性上颌窦、筛窦炎。

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辛夷15克,苡仁20~30克,桂枝6克,葛根10~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基本方加菊花10克,荆芥10克。

服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又服6剂,诸症痊愈。为防复发,又服10剂。鼻窦摄片示:左侧上颌窦稍模糊,其余鼻窦无病变。随访10年未复发。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主治外感风热之邪壅遏于肺所致喘咳。鼻窦炎从临床症状来看属于中医学鼻渊和鼻窒范围。

明·《景岳全书·杂证谟·鼻病》说:“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脑漏……以余之见,谓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故多不见效,莫若但清阴火而兼以滋阴,久之自宁,此即高者抑之之法……若火之甚者,再以清凉甘剂加减用之,每获痊愈。”

通过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笔者认为鼻窦炎的发病与肺经之郁热或大肠经之热有密切关系。因肺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联系。肺司呼吸,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由于风热犯肺或风寒犯肺郁久化热,或大肠经之热上攻传入肺,邪热稽肺,肺失清肃,邪滞不去,而致使肺经蕴热循经附气(呼吸之气)上蒸于鼻,熏灼肌膜。

因为鼻窦与鼻腔通道之天然开口小,由于炎症水肿引起窦口狭窄或阻塞,影响鼻窦腔的通气和引流,而致鼻塞,流黄浊鼻涕,头痛、头昏、头胀,嗅觉减退等症,发为鼻窦炎。

本病绝大多数属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故用麻杏石甘汤清肺经之蕴热以治本,佐辛夷、桔梗、苡仁、陈皮等清热通窍、除涕排脓、止痛为辅,杏仁入肺、大肠经,除肺热,降气行痰,能润燥,通大肠气秘,桂枝、葛根有通阳、升阳作用,能升清化浊,使清阳得以上达清窍,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排脓止痛作用。因病久入血络,鼻黏膜呈慢性充血肥厚,故用赤芍凉血活血消肿。本方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消炎和改善鼻窦黏膜血液循环和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故临证用之,疗效确切。

1 阅读:22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