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生儿子呢?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去世时,女儿蒋孝章在美国没回来,三个儿子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都已去世。所以蒋方良的丧事由四个孙子操办。 芬娜·伊帕伊芭提娃·瓦哈瑞娃的人生早年并非顺遂,失去双亲后由姐姐抚养长大。她的美貌和气质使她成为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焦点,尽管众多求爱者的追逐,芬娜的心却留给了一位异国男子——蒋经国。 蒋经国那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1925年抵达苏联,原本平静的生活因国内政治风波而一夜变色。他在《真理报》上发表的《讨蒋声明》,使他与家族断绝了联系,同时也将他推入了苏联政治的漩涡中。不久后,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劳改营。待释放后,蒋经国被派往乌拉尔重型机械厂。 1935年,蒋经国与芬娜的结合,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批准,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在苏联的土地上,他们的生活虽简朴却温馨,两人的关系在共同的艰难中愈发坚固。 1945年,历经战火的世界渐归平静,同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有所缓和,这也为蒋经国的归途铺平了道路。蒋介石指示驻苏联大使蒋廷黻,务必要将儿子带回国。蒋廷黻经过一番外交斡旋,终于使蒋经国得以返回中国。 1937年春天,芬娜与其丈夫蒋经国以及两名孩子抵达中国。芬娜的到来在蒋介石的家庭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芬娜刚到中国时,遇到了严峻的文化挑战。在一次祭祖仪式中,她因不熟悉中国的礼仪而遭到蒋介石的严厉批评。 为了更好地融入家庭和中国社会,蒋介石给芬娜改名为蒋方良,并要求她学习中文、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并遵守中国的礼俗。蒋方良为了尊重丈夫和家庭的期望,开始努力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她的努力也逐渐得到了公公和婆婆的认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是重要的家庭和社会仪式。为了尊重毛梅福和家族的传统,蒋经国和蒋方良在中国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中国式婚礼。婚礼上,蒋方良身着华丽的中国嫁衣,按照中国的婚礼仪式完成了各项程序。 蒋方良在家庭生活中的适应不仅限于表面的改变,她也开始学习如何做浙江菜,使用筷子,甚至学习搓麻将,这些都是她努力融入蒋家和中国文化的体现。她的努力得到了婆婆的赏识,也逐渐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爱戴。 然而,家庭生活的和谐并未完全消除她的个人挑战。蒋经国的不忠和对她的冷落让蒋方良深感痛苦,但为了家庭的稳定,她选择默默承受,继续履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蒋经国的逝世于1988年带来了这个家庭历史转折的开始。他的去世不仅让蒋方良失去了多年的伴侣,更是一个家庭支柱的崩塌。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这种痛失亲人的感觉随后又在她的子女身上重现。 蒋方良的三个儿子蒋孝文、蒋孝武与蒋孝勇相继去世,使得这位母亲不得不面对接连不断的打击。每一次噩耗都像是重锤敲打,使她的心境与生活更加显得凄凉。这些连续的悲剧,不仅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欢乐,也使她的晚年生活笼罩在持续的阴影之下。 随着家中亲人相继离世,蒋方良的生活逐渐转向了对过去回忆的无尽沉浸。她常常痴痴地凝视着家人的照片,那些照片成了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 2004年,蒋方良的健康状况因长期的悲痛与孤独而日益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让她不得不住进医院。在医院的日子里,她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同年12月,蒋方良终于在医院病床上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的一生。 来自 章 涛等编著. 风流人物的情与爱[M]. 1993
写的啥玩意?还1945年
1945年西安事变?你睡糊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