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书里消失的皇帝

往事后期空记 2024-08-12 23:05:36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早逝的太子朱标的庶长子。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京师应天府,是为明成祖,朱允炆下落不明。大臣梅殷私谥其为“神宗孝愍皇帝”,但成祖不认朱允炆为合法皇帝而未上谥号,故明朝人大多称之为建文君。直到南明时,弘光帝追谥之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故也作“明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之为“恭闵惠皇帝”。 燕王朱棣入京师应天府后,建文帝在宫中举火,皇后焚死,建文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则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论的历史之谜。有称其从地道逃亡,也有别史称其离宫后出家为僧。 朱棣入京后,先捕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后,方称皇帝,是为明成祖。当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建文帝发丧,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是不被成祖承认。 虽然朱棣宣称在宫中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并为他举行葬礼,但朱棣对建文帝未死的传言不敢掉以轻心。吕太后被复称为懿文太子妃;建文帝年仅2岁的幼子朱文圭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广安宫。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原本封为亲王,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年长的朱允熥和朱允熞先被封至福建漳州和江西建昌,旋被召回京师(南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只留下年幼的朱允熙给朱标奉祀,而不久之后朱允熙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 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当时传闻他知道建文帝出逃的事,朱棣遂以其他罪名囚禁溥洽长达十余年,直到姚广孝病危时请求朱棣释放溥洽,溥洽才获释。 正德、万历、崇祯年间,诸位大臣请求续封建文帝,及加庙谥,均未成行。但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下旨恢复建文年号在官修史书里的书写。虽然《太宗实录》(成祖原庙号太宗),称建文帝被朱棣以天子礼下葬,但崇祯帝在位时却亲口承认建文并无陵墓。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南明的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于同年七月为建文帝君臣平反,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乾隆帝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故后世也称建文帝为“明惠帝”。
0 阅读:681
评论列表
  • 2024-08-22 05:21

    削藩没毛病,但下手太急太狠,逼的朱棣造反,结果又没啥靠谱的武将,

  • 2024-08-22 22:56

    明成祖派人寻找,终于在临近死之前找到建文帝。但是没公布出来,估计是各自安好。

  • 2024-08-25 17:45

    削藩没错,第一个就应该削朱棣

  • 2024-08-22 16:51

    不是明成祖,是明太宗

  • 2024-08-27 01:02

    探春赵舅舅叫赵国基,即僭越的国本。王子腾即皇权的膨胀。王夫人越来越强势,贾政越来越弱势,王家越来越权势扩张,贾家官位越来越小,都表示明末皇权越来越凌驾于政权之上,王熙凤(崇祯)之所以被安排姓王,是说明崇祯是典型的擅用皇权,无视政权,导致贾家在她手里灭亡。

  • 2024-08-27 00:56

    朱棣不认朱允文在红楼梦里写的清清楚楚:探春(朱棣)不认自己的赵姓(僭越腾跃为赵)亲舅舅,而坚决把王子腾(王家即皇权)作为自己亲舅舅,就是表示朱棣认为自己是皇家合法继承,而不是僭越上位。首先是佳惠娘(佳惠四儿指南明弘光的势力江北四镇)不愿按探春意思办,李纨(万历)也说赵舅舅是亲舅舅,王熙凤(崇祯)也带话说赵舅舅可以按亲舅舅待遇办,意思就是,万历,崇祯,弘光朝都是认为朱棣是僭越,那么,朱允文就是合法。惠宗就是璎珞惠娘,建文新政就是贾母最喜欢的惠娘璎珞,颈子上的漂亮挂件,即连接头和身子的第二代皇帝,是中国历史特有的“二代而亡”现象,颈子的特点是软弱却有好形象。惠娘有绝活却没有流传开,被历史(史太君即太史令)珍藏。朱允文的具体人物是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