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推翻了哪些东亚人类的传统观点

老伊涅槃 2024-09-05 02:07:18

东亚人:

1,日本朝鲜人的大部分基因都来自新石器初期

中国北方农民,而现在的中国北方人,比日韩多了一些古南方成分,因为中国人经历过极多的人口混合。

2,日本人的父系基因O和D被认为对应了历史上的弥生人和绳文人,D系可能占了40%左右。

但后来通过常染色体基因发现其实绳文常染很低,也就20%,而且很多是来自朝鲜半岛的,即弥生人渡海而来之前就带上的。来自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对日本人的基因贡献非常小。

D系基因占比高,是因为他们后来出了贵族,至于是不是天皇家,日本方面禁止验证。

3,北方汉族基因里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成分非常少,无论父系还是常染,占比都只有个位数。当然了,羌系民族的成分是无法统计的,跟汉族太接近了。

反倒是蒙古人的基因里来自中原的成分挺多,内蒙古蒙古族有一半左右的父系,多半的常染来自中原,而外蒙古有20%左右来自中原。

中原基因进入草原的时间很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中间经历极多反复。

4,匈奴人的族系从基因看,怕是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突厥什么的没啥关系了。匈奴前期核心人群的基因已经找到了,王族父系R1a-z93,明显源于斯基泰(雅利安直系),平民父系Q1b-L330,是古北欧亚人种的父系。常染上是古北亚和古北欧亚的混合,介于印第安人和蒙古人之间。

语言学上有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匈奴人属于叶尼塞语系,起码从基因上看,这个观点很有说服力。

5,虽然汉人是从北向南移民为主,南方汉人是古代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混合产生的。但北方人群也混有部分古南方成分,时间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六七千年前,很可能是由南北混合过渡的长江-黄河之间人群代入的。

以古人为标杆的话,南方汉族的古北方常染比例在60-75%左右(上海75%广东60%),而北方汉族的古北方常染比例在80%左右。

注:这里说的古北方常染来自新石器时代初期在黄河-泰山一线和长城之间的人群,以西北的齐家文化古人为标杆,属于北方的北半部。而当时北方的南半部大概率属于南北混合人群。

蓝色是古北方成分,橙色是古南方成分

6,很有意思的是,南方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国家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古北方成分,因为不仅汉人在南下,汉藏语系其他民族也在南下,包括古羌、古巴蜀等等,他们走的西部路线,汉人走的东部路线。

而且他们南下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直抵中南半岛。

看来南下是东亚世界移民史的主旋律了。

7,众所周知,遍及东南亚、太平洋甚至马达加斯加的南岛语系,起源于台湾岛原住民,且时间非常晚近,从3000年前才扬帆起航。

他们看起来挺黑,但其实带有的热带矮黑人成分没有或者很少。皮肤黑是热带适应产生的。

而且这些南岛人甚至还携带了四分之一的古北方成分,证明3000多年前就有少量北方移民沿海岸线移民到了台湾。

8,印第安人是黄种人,但跟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他们是由古北欧亚人和古东亚人混合产生的。

古北欧亚人是一个独立人种,介于东西方之间,常染基因更偏向于亚欧大陆西端人群,曾经分布于整个北亚、东欧、中亚。

9,早期分子人类学认为父系基因O2(当时叫O3)是汉族的标志性Y染单倍群,但后来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古人的父系多数是N1,后者今天主要分布在北亚,在汉族中不超过10%。

而O2在当时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江汉地区,是介于南北之间的人群。

O2单倍群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才逆袭的,很可能对应的是三皇五帝时期,某几位上古大能得了权柄,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从此多子多孙。

10,被认为是华夏奠基者的姬周王室,其父系单倍群极有可能是N-F1998。推翻了之前普遍推测的O2。

看来周天子的诸侯们不行啊,繁衍子孙不如人家嬴姜之类。

11,中国大多数省份历史上都经历过丰富的人口聚散,尤其是北方。因此当前各省人跟历史上该地居民并非完全对应,甚至有可能很不对应。

比如我们经常说山东人是东夷之后,其实山东人基因受古代西北人群影响也不小,而东夷常染的影响在整个华东都很普遍,在江淮一带未必比山东少。

比如我们经常把江浙一带和越国、百越联系起来,其实从常染来看,江浙居民可以归类为北方人。

不过倒是有一些百越父系基因,通过历史时期某些名人家族的崛起而多子多孙,成为江浙大姓(顾陆沈等),但是他们也仅占比20%左右。

12、春秋战国时的北方游牧民族鬼方、山戎等,和秦汉时期的东胡不是一个族系。

鬼方、山戎时期,北方草原的东半部属于石板墓-夏家店文化,Y染色体单倍群是Q1a-M120。

这个类型在先秦时期已经广泛进入山西河北(以北狄的身份),并成为了华夏人群的固有成分之一,今天依然在山西频率最高。

宋朝老赵家就是这个Y染色体。

也就是说赵皇室和赵王室不是一家的,而赵王家属于超级祖先002611下的一支(嬴姓集团),和秦王室分属同支,从爆发时间和树形来看,基本实锤。

而到了战国后期,取代山戎的东胡人,父系主要是C2北,这跟后来的鲜卑、蒙古是一脉相承的。

13、我们所熟知的阿尔泰系人群,什么蒙古啊突厥啊,并非一直以来就是草原的主要人群,也并非一直就待在现在所在的地方。

青铜时代草原的两大人群,东部的石板墓-夏家店文化,西部的乌尤克-昌德曼文化,一个父系是Q1a-M120,一个是R1a-z93和Q1b-L330,起源上都跟古北欧亚人有关系,并且是因为青铜技术向东传播而崛起的。

跟前者有关的古代民族是山戎、鬼方。跟后者有关的古代民族是匈奴。

在战国后期,蒙古语族的祖先东胡取代了山戎/鬼方,在汉代后期又取代了匈奴。

而突厥语族的祖先丁零,从贝加尔湖一带西进到阿尔泰山,端掉了匈奴的后路。

我们之所以在研究北方游牧民族时,老是把什么事都往蒙古突厥身上扣,主要是农耕文明的史观在作祟,喜欢以地为据向前追溯,忽视人的迁徙甚至取代。

头些年还有民科把东胡跟通古斯挂钩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14,早期因为技术不完善,样本量小,尤其是古人样本量小,以复旦李辉为代表的先行者们提出了新老亚洲理论,即以Y-NO为代表的新亚洲人走东南亚路线而来,北上取代融合了以Y-CD为代表的老亚洲人。

因现存D系人群肤色较深,所以又被坊间传为纯黄种人取代棕种人。

后来技术发展了,样本多了,发现东亚人的父系跟人群并不能很好的对应,NO的上游K2a其实在4万年前就在东亚了,时间上接近智人抵达东亚时间的上限,N和O都是在东亚本土突变产生的。

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人群取代。

而且三四万年前的东亚古人,和欧洲古人存在着少量基因交流,说明北方迁徙路线也同时存在着。

这个事教育我们,科学的发展都是不断推翻前人观点,完善修正的过程,当下看似真理的观点,可能将来就不是真理了。

而高速发展的分子人类学里,这种推翻的速度是极快的。可能三五年,你就会发现知识过期了。

15,中小学课本告诉我们黄种人是温带分化产生的,白种人是亚寒带分化产生的,所以我们黄,他们白。

瞎扯。

黄种人才是亚寒带和温带北部分化产生的,我们的眼睑厚脂肪层、相对圆的身躯和脸(低比表面积)、较厚的皮肤角质层(黄色的由来),都是为了适应冰河时期极寒气候演化而来。

亚洲东部和东北部比较特殊,同纬度下虽然日照差不多,但气温是最低的。

源于亚欧大陆西端的古北欧亚人、和今天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萨米人,也都具有类似黄种人的体质特点,无论他们的基因更接近欧洲人还是亚洲人。

而白种人,或者说欧洲白种人,是由三种古代人种混合而来,包括了:

棕色皮肤但蓝眼睛宽脸盘的旧石器时代欧洲狩猎采集者,他们中最早的成员是著名的克罗马农人。

五官极为立体甚至鞋拔子脸的浅肤色中东农民,他们是小麦和羊的驯化者,开启了新石器时代。

长的有点像黄种人但其实基因偏西方的古北欧亚人,他们是旧石器时代亚欧大陆北部的猛犸猎人。

这种混合,从距今8000年前就开始了,到距今3000年前才大致稳定下来,形成了全世界最独特的欧洲高加索人种。

欧洲独特的环境也加速了欧洲人的混合和独特性状的正向选择,那就是高纬度降水多导致的日照量低+同纬度下最高的温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