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谁知,李隆基却冷笑道:“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太平公主顿时泪流满面自尽而亡。 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中,除了波云诡谲的案情外,还描写了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明争暗斗。 那么身为太平公主之子,又属于李隆基阵营的卢凌风原型,结局又当如何呢? (参考信源:文史知识2023-07-01——《天下独有一公主——太平公主》) 其实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开始并非处于敌对阵营,反而是盟友。 710年,唐中宗骤然离世,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本就大权在握,这下更加野心膨胀,想要对付太平公主和相王,然后颠覆李唐王朝再立一个女皇帝。 这时正值李唐王朝的危难时刻,可当时最有名望的相王李旦偏偏是个平庸心软之辈,根本不敢也不忍心有大动作。 关键时刻,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兵变,将韦皇后等一众叛党尽数诛灭,并合力把李旦推上了皇位。 李旦即位之后论功行赏,把排行第三的李隆基立为太子,还对太平公主大加封赏。 这一切看似大难初定一派祥和,实则暗藏危机,李旦是个平庸之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又都是有能力的野心家,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停过。 这也导致了李旦初登位时,朝堂上出现了一副十分诡异的场景。 每次有大臣上奏政事,身为皇帝的李旦都不会自己拿主意,反倒询问大臣是否和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商量过,如果这两个人都同意,李旦才会点头。 由此可见,当时的朝堂权力根本不在皇帝手里,而是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分而治之,甚至太平公主的势力要比太子李隆基更多一些。 太平公主还是不满足于现状,毕竟她的母亲是武则天,她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她有两个哥哥都当过皇帝,那她又为何当不得这个皇帝呢? 再加上太平公主参与过神龙政变,把母亲的皇位给了三哥李显,之后又参与了唐隆政变,一手把四哥李旦扶上了皇位。 这些功绩,这些阅历和经验,以及心计、手腕和能力,太平公主岂能让一个年纪轻轻的侄子压自己一头? 于是,太平公主开始想方设法撺掇朝堂大臣以及李旦更改太子人选,换一个平庸好掌控的人,这样能够让她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势。 然而,太平公主这次找错了人,李旦虽然十分在意两人的兄妹关系,但也非常看重自己的儿子。 再加上李旦又无心朝堂,一心想要退休,于是他干脆借太平公主陷害李隆基之时,直接退出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这一下太平公主虽然棋错一招,但她仍然没有死心,毕竟当时太平公主掌控着朝廷的一大半权力,七个宰相有五个都出自她门下,其他文武大臣中也有一多半都站在她这边。 713年,太平公主信心满满地发动兵变,想要废了李隆基的皇位。 可太平公主似乎忘了,唐隆政变之前,韦皇后也把持着朝中的绝大多数政权,最终的结果依旧是被斩落马下。所以势力只是兵变成功的一部分因素,而非全部。 就在太平公主蓄势待发准备将李隆基一击毙命时,早有准备的李隆基直接来了一招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的党羽分别剪除,太平公主本人也被控制了起来。 尽管太上皇李旦亲自出面为太平公主求情,希望能够留自己妹妹一条命。但能做出“一日杀三子”的李隆基哪里是什么心软之辈? 他直接拒绝了李旦的请求,坚持赐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终于看清了这个侄子的冷酷面目,可一切都来不及了,她已经把人彻底得罪惨了。 只是太平公主对死亡没什么恐惧,唯独担心自己的子女会受到牵连,所以想要以自己的功绩,请求李隆基放过她的子女。 还是那句话,李隆基并非心慈手软之辈,他直接回了一句斩草要除根。太平公主听闻此言绝望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怆然自尽赴死。 而在太平公主去世后,李隆基对太平公主的儿子和党羽们进行了一一清算,处死者多达数十人。 不过《唐朝诡事录》中卢凌风的原型薛崇简,因为一直站在李隆基阵营,还多次劝谏他的母亲太平公主。 所以这次清算时,李隆基特意饶过了薛崇简一脉,而太平公主的其他儿子几乎全被刺死。
最是无情帝王家
太平公主自己作死
没有退路的搏弈
李隆基就是那个强行纳了儿媳杨玉环为妃的扒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