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的生活和简单化的结论

四季之爱 2024-08-06 15:20:34
人的一生到最后会发现一地鸡毛也就这样了,过去了就过去了,无非就是活一辈子。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总是那个沉重、可怕和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也千差万别,但是总有一个统一的特性,那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个体集体化,于是用一句话似乎就能盖棺定论对于别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混乱生活,那种轻描淡写地撇开造就了自己的“清净”,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丝优越感。 比如有的人学会了“只管自己”的人生哲理,然后告诫一个痛苦的别人说,“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甚至他都不用去听,或者了解别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的现状,而直接给出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说负面、割舍、断开、冷漠、仇恨能解决所有的话,你能解决自己身体问题吗?那种病痛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时的恐惧。当然也有很多可以做到,因为他们觉得活着也没什么好的,于是可以告诫自己死了也没啥大不了的。这种迅速结束的心态,不仅是为了麻痹自己,也是为了中断另一场无意义的讨论。 有趣的是,反过来人们却也在用同样的方法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乐趣。比如很多人喜欢概括一些社会现象,某某地区国家的人怎样等等——用碰到的少数事件来扩大到宏观群体。这种心理是为了增强自己对于世界的可控性。因为如果我说,每个地方、地区的人都和自己所处的地方一样复杂多样,你需要去了解每个人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什么,才能给每个独特的个体绘制一幅肖像。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性给观察者造成了很多挑战,因为没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别人。一句“他是自私的,贪婪的,小心眼的,睚眦必报的”等等,就能概括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不管怎么概括,对方总是不好的,比起自己的不好更不好的。 于是自己和别人的性格特征,或者心理行为都不需要去探索和了解了。大家都可以安稳的活在一个简单的表面化的世界中。就像我们可以有写实的绘画作品,需要把每个细节都丰富化表达出来;我们也可以用铅笔做插画,每个人只有简单的几个线条就突出了形象。从目前的新媒体的趋势也可以看到,各种去细节化后的美丽画面更吸引注意力。 我们从真实生活的灰色场景变成了二次元、动画、美颜后的色彩、明暗、色调和美丑对比强烈的网络视觉呈现。进一步扩展到了音乐,味觉、嗅觉的体验。大家越来越习惯高低错落非常大的产品,就像滑滑梯已经不够刺激了,需要蹦极。中间灰色地带的减少,带来了人们感觉能力的粗大化,于是对于精微的心理体验也越来越顿感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