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喊“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口号了

王先生的情感故事 2024-08-06 03:04:46
更好的自己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缺点、挫败——但这样的理念常常停留在口号阶段。 直到今天,人们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依然还是和讨厌自己有关。 ❤️一,在过去,我们长期活在“唯表现论”的视角当中—— 认为一个人取得非凡成就,一定就是他很厉害,相反,若表现不佳,则说明能力差、没价值。 可现实是,每个人所呈现的表现,和其处境有极大的关系。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一方面没有好的家境,另一方面,我们的父母也不是教育专家,他们总会带着自身的缺点、局限、忧虑来养育我们。 ❣️孩子需要花数年的时间,来识别父母的教育中那些不适合自己的部分。 ❣️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若能在父母认知、经济都优渥的家庭中,基本都能取得比自己现在更高的成就。 当然,人生没有如果,借此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必神化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也不必因为表现不好而过分贬低自己。 因此,想要加深自我接纳,需要我们保持对自己处境的感知,调整评价自己的标准—— ❣️有人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需要理解自己容易不安焦虑; ❣️有人成长中常被责备嫌弃,需要理解自己的胆小犹豫; ❣️有人自幼家境贫寒,需要理解自己在财务上习惯计较...... 越是经历不容易的困境,我们越要在自己的表现上,持有更宽容的态度。 ❤️二,理解处境不是找借口,自我接纳不是摆烂 一个人通过骂自己,可以获得短暂的动力,但通常维持不久,从长远来看,自我攻击只会让人变得自卑、无力、退缩。 ❣️因为,人是不可能通过“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好的。 ❤️三,低条件的接纳自己 把原本难以达到的条件拆分,变得更贴合实际,更有可能做到。 ❣️比如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永远不发脾气是不可能的,可以把目标改成:每次生气后,把自己生气的原因、歉意向伴侣表达清楚。 自我接纳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一样,需要慢慢积累。 不必着急,这是一生的课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