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身边都会出现一批起床困难、精神涣散、无精打采的“春困一族”。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还会收到一番辩驳:“春困秋乏夏打盹,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控!”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误区,春天犯困可能不止是季节原因,还有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据报道,7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快,血管受冷空气刺激会突然收缩,血压容易升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会进一步增加其中风的发生风险。
因此,春天经常犯困的老年人也要警惕中风的可能性,首先要定期监测身体的各项指标,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保证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由于中风的发病与脑血管异常有关,因此还可以通过服用保护血管的药物进行预防。
近期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就对中医药保护血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创新性中药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在本次大会上,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吴以岭教授做出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的学术报告。吴教授指出,治疗微血管病变一直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脉络学说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创新。通过溯源探流中医古籍,吴教授团队首次构建了对心脑血管病防治具有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的脉络学说,并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揭示了脉络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而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就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研发而来的。
相关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血液、血管、缺血组织的三重保护作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1212例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可以稳定易损斑块,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此外,通心络能够保护缺血区微血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神经细胞,缩小脑梗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运教授在题为《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20年研究》的学术报告中,也同样对通心络保护血管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经过研究发现,在现代常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减少硬终点心血管事件和一些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而后续一系列的研究,也证实了通心络在常规西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为中西医结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通心络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基础用药,不但可以有效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可以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抑制新的斑块形成、稳定缩小既有斑块,避免斑块再次堵塞脑血管导致卒中复发。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除了坚持用药,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样有利于预防中风,例如清淡饮食,忌烟限酒,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和悲伤等。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升高,周边也开始变得生机盎然,但此时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出现持续困倦、睡不醒的问题,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避免有些疾病打着“春困”的幌子,威胁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