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钱学森的父亲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自己3000元遗产全部交给义女钱

柳淮蕊 2024-08-01 19:25:08

1969年,钱学森的父亲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嘱,把自己3000元遗产全部交给义女钱月华。然而当儿媳蒋英准备去送钱的时候,钱学森却大声制止:“不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难道我们国家最伟大的科学家,也免不了落入俗套吗?   要想知道钱学森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我们就需要从他的家庭开始聊起。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我国数一数二的文史学和教育学专家,他年轻时赴日留学,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贡献。   "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一直是钱均夫所坚持的教育理念。   钱均夫常告诫子女,知识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要用来造福社会,这种家风深深影响了钱学森的成长。   钱均夫对钱学森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他不仅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识字,更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多问为什么"是钱均夫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种教育方式,为钱学森日后在科学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钱家还收养了一个女孩,取名钱月华,她比钱学森小几岁,原本是家中帮佣。   钱均夫夫妇见她勤劳善良,便将其视如己出,钱月华在钱家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收获了亲人般的关爱,这份情谊,在钱均夫晚年时更显得尤为珍贵。   随着年岁渐长,钱均夫的身体每况愈下,进入六十年代后,他经常出入医院,生活也变得不再像从前那般自如。   可这时候钱学森正在西北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奔波,难以时常在父亲身边尽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钱月华挺身而出,她放下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起养父,每天清晨,钱月华都会细心地为钱均夫擦洗身体,准备可口的早餐。   白天她会陪钱均夫聊天解闷,读报纸讲新闻,夜里她更是寸步不离,生怕老人家有什么闪失。   钱均夫深深被养女的孝心所感动,他心里清楚,钱月华前来照顾自己,不仅是出于多年的感恩和情谊,更是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血。。   1969年,当单位补发了3000元工资时,钱均夫立即决定将这笔钱留给钱月华,以表感谢之意。   可当钱均夫去世后,钱学森却对这笔遗产的处理方式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3000元并非父亲的私人财产,而是国家发放的补贴。   在他看来,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并且妹妹的家境还算不错,没有那么急用这3000块。   尽管理解父亲的心意,钱学森还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没有将钱交给钱月华,而是以父亲的名义将这笔钱退回了单位。   钱学森觉得,这不仅符合父亲一贯的爱国精神,也是对国家当前困难的一种支持。   钱学森的决定起初让妻子蒋英感到困惑,她担心这会伤害钱月华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但在了解丈夫的用意后,蒋英不仅理解了他的做法,还暗自决定要弥补钱月华。   在此后的日子里,钱家两口开始更加关心她的生活。钱家两口更是悄悄攒钱,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将这笔钱还给钱月华。   几年后在钱月华女儿结婚时,蒋英终于将攒下的3000元作为贺礼送给了她。   当钱月华得知真相时,她并没有表现出不满或怨恨,反而深深被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这份理解让钱家的亲情更加深厚。   这件事不仅没有疏远钱家人的关系,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加紧密,钱月华深深感受到了家人的爱,钱学森夫妇也因为妹妹的理解而倍感欣慰。   这个故事凸显出了钱家人的家国情怀,他们在个人利益和国家需求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了钱学森作为科学家的责任感,也展现了整个家庭的爱国精神。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钱学森的贤内助蒋英:"这辈子就是为钱老活着")

0 阅读:1729
评论列表
  • 胜一 13
    2024-08-01 20:44

    一心爱国!值得学习!

  • 2024-08-04 12:57

    五年回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