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个人不仅长期政见不和,而且做事的风格也大不相同:
左宗棠办起事情喜欢雷厉风行,遇到困难也多大都会想方设法去推进,甚至必要时候会独断专行,不顾朝廷的想法自作主张;而李鸿章则讲究做事情要四平八稳,没把握就暂时放一放,而且善于揣摩上意,根据上面的意思去做。
比如说左宗棠西征时,此时清廷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军费。左宗棠就以胡雪岩为中介向洋人借款,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创举,一时间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是效果自然是极好,西征军费得以解决。
反观李鸿章办海防时想买铁甲舰钱不够,沈葆桢劝他说可以先下定金,只要事情办起来,朝廷总得想办法筹款把事情做完。可是李鸿章却担心朝廷不满或者是中途发生变故导致无法推进,这样自己就要担责。所以一定要等钱款充足了不会出意外,这才在欧洲着手开始购买铁甲舰。
因为两个人做事风格差距如此之大,所以现在网上也有人说会不会让左宗棠来筹办北洋水师的话会更好一些。不过其实来让左宗棠建设海防也是有利有弊。
按照这两个人办事的风格来看,让左宗棠来管北洋水师最大的一个好处可能是能够从朝堂上争取到更多的经费。
北洋海防规划之初,原本计划每年经费有200万两。不过实际上这笔钱从来没有给足过,从筹办海防到甲午战争爆发的20年时间里,北洋水师一共才拿到2300万两,比计划少了1700万两,缺口极大。而且即使已经拨付的海防经费,后来也有部分被挪作他用。
换成左宗棠负责北洋海防建设,到手的经费肯定不会轻易让出去,而催讨不足部分力度肯定也比李鸿章要更大。当然了,考虑到晚清时候财政确实比较困难,就算是左宗棠也不可能从朝廷中多拿到1700万两的巨款。不过按照他的脾气怎么也能够多榨出几百万来。这样北洋水师的经费会比历史上更为充裕。
然而左宗棠也有不足之处,而这些缺点可能对北洋水师的建设埋下致命隐患。
首先来说,左宗棠做事果决这肯定是优点,但是他为了推进自己的事情过于雷厉风行,从来不顾及别人的面子,这样很容易得罪人。所以在晚清几位名臣中,左宗棠素来以和同僚关系差著称。历史上左宗棠一度在军机处任职,可是很快就把周围的人得罪了一个遍,才几个月就被找个理由又打发到地方上去了。
而李鸿章则相对圆滑,善于和上级相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像醇亲王奕譞支持海军衙门时,李鸿章就和他搞好关系,在海防经费之外争取到了大笔购船经费,北洋水师的主力军“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其实都没动用海防经费。换成左宗棠显然不大可能得到这样的支持,一来一去,北洋水师实际得到的经费不会比历史上更多。
其次左宗棠对海军的了解不如李鸿章。他在福建任上创办福建船政局时,就想当然的认为军舰和商船可以通用,要求建造能够运货载人的军舰,平时跑运输赚钱,战时打仗。可是军舰加了货舱以后,生存力大受影响,火炮也比同等军舰更少,战斗力和正牌军舰相比差了许多,根本无法用于海上决战,最多也就是能够承担一些辅助任务。
而且左宗棠过于自信,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左宗棠举荐的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以后,意识到兵商两用的轮船难以和西方军舰抗衡,于是开始仿造西方的巡洋舰。结果左宗棠认为沈葆桢此举违背自己初衷,怒而绝交。
所以要是左宗棠负责建设北洋水师的话,那么可能北洋水师军舰的质量要下一个层次。
而更为重要的是,北洋水师事关京畿海防,清廷又历来对汉大臣有所防备。李鸿章做事喜欢秉承上意,上面不准的事绝不去碰,清廷还能容忍。换成左宗棠这个倔脾气,自说自话来办海防的话,清廷可不会放心让他管理北洋水师,势必会让海军衙门想办法插手。到时候事事掣肘,左宗棠恐怕也做不成什么事。
因此综合来看,在当时的环境下左宗棠来筹办北洋海防,也很难比历史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