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天,南方某地出现了让人震撼的一幕,广场的高台上站着一个年轻女子,台

喷火龙说史 2024-07-30 22:53:47

1970年的一天,南方某地出现了让人震撼的一幕,广场的高台上站着一个年轻女子,台下则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因为她是一个犯了严重罪行的囚犯,正在万人公审大会上接受审判。

1970年的夏日,骄阳似火,南方某城的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几千人挤在一起,围观着一场触目惊心的公审大会。 高高的审判台上,一个年轻女子正低着头站在那里,两旁的士兵用枪指着她,生怕她逃跑。 她脖子上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盗窃犯、投机倒把分子黄兰英"几个大字,远远就能看见。 这个女子就是黄兰英,年仅19岁,在当地一家国营纺织厂上班,没想到犯下如此大错,要在这里接受万人的审判。 主审台上,法官正在宣读黄兰英的罪行,声音洪亮:"被告黄兰英,你利用工作之便,多次盗窃国家布票,倒卖牟利,数额达200余元,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触犯刑律,罪无可恕!" 台下的群众听了,个个义愤填膺。有人愤怒地喊道:"打倒投机倒把分子!""严惩不贷!"口号声此起彼伏。还有人拍着手大骂:"这种人就是蛀虫,专门啃食国家的血肉,害人害己!" 黄兰英站在高台上,双腿有些发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低着头不敢看台下,生怕对上那些愤怒的目光。她这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她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即将在高墙下度过余生。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拨开人群,跌跌撞撞地朝前跑,嘴里还喊着:"兰英!我的女儿啊!"众人一看,竟是黄兰英的母亲。 几个士兵上前拦住她,不让她靠近审判台。黄母激动地挣扎着,泪水涟涟:"我的兰英,你怎么就走上这条路啊!妈妈养了你19年,供你读书,你前途一片光明,怎么就做出这种事情来!" 黄母的哭喊引起一片哗然,不少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到,窃窃私语不已。而黄兰英听到母亲的呼喊,再也忍不住泪水,失声痛哭起来。 公审大会在混乱中继续进行,黄兰英哭得泣不成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台下的群众有的对她更加愤慨,有的则摇头叹息,唏嘘不已。这个年轻女子,就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和未来葬送在贪念里,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剧缩影。 实际上,当我们回顾黄兰英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导致她走上犯罪道路的种种原因。黄兰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大家庭,父母都是工人,收入微薄,仅够糊口。随着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生活的重担越来越重,父母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作为家中的长女,黄兰英自小就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黄兰英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当地的国营纺织厂打工。厂里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实属不易。 随着家里开支的增加,黄兰英的工资渐渐不够花了,每月发工资的日子就像一场噩梦,她要精打细算,才能勉强维持家用。 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改变命运的念头在黄兰英心中萌发。 她看到有人通过投机倒把而飞黄腾达,心里羡慕不已。偏偏工作中她经常接触到纺织厂的布票,在那个年代可是相当紧俏的物资,许多人求而不得。 起初,黄兰英只是鬼使神差地拿了几张,倒卖出去,没想到竟意外得手了。 当她把赚来的钱交到母亲手上时,母亲疑惑地问钱从哪来,她随口搪塞说是厂里发的奖金。就这样,尝到甜头的黄兰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黄兰英变本加厉,几次趁人不备盗取布票,然后高价倒卖,数额越来越大。 她不敢把钱带回家,生怕被人察觉,便偷偷藏在厂里的一个角落。这笔钱像一块烫手山芋,灼烧着她的良知。 然而贪念就像一个无底洞,越填越大。 黄兰英每每想收手,却又陷入"最后一次"的心理怪圈。 她想着等赚够了钱,就金盆洗手,做回一个本本分分的好工人。但这一天终究没有到来。 直到那天,纺织厂例行的财务大检查揭开了黄兰英的罪行。当人们得知这个年仅19岁的姑娘竟做出如此荒唐的事,都震惊不已。公安局很快将她抓捕归案,她被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就此告别自由。 回想起黄兰英的成长经历,不禁令人唏嘘。她本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勤劳朴实,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工作,孝敬父母。但命运和现实的重压,让她背负了太多,年纪轻轻就误入歧途。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或许她本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黄兰英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物资匮乏、生活困顿的环境下,有多少人挣扎在贫穷线上,又有多少人经受住了诱惑的考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慎重地思考。 回到今天,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但社会诱惑却无处不在。网络时代,眼花缭乱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各种不当得利、一夜暴富的例子也时有耳闻。面对诱惑,我们更需要坚定信念,不为所动。黄兰英的教训值得所有人引以为戒,她用自由和青春换来的,是终生的悔恨。我们要以此为鉴,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0 阅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