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不知道,“无脚鸟”非常擅长飞行,它一生中99%的时间在空中度过,能够在空中睡觉、喝水,甚至交配,却不能随意落地休息,一旦落地就意味着死亡。 别以为这是什么小说里的设定,现实中还真有这种奇葩的生物——雨燕,这些小鸟以其惊人的飞行能力和独特的生活习性,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将天空变成自己的主场”。 你可能会问,一直在天上飞,它们不累吗?饿了怎么办?渴了怎么办?困了怎么办? 别担心,雨燕早就把这些问题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睡觉对雨燕来说就是小事一桩,它们进化出了一项“独门绝技”——单半球慢波睡眠。简单来说就是左右脑轮流休息,一只眼闭上睡觉,另一只眼睁开保持警惕,边飞边睡,两不耽误。 更绝的是,雨燕连交配都是在空中完成的,雄鸟只需要在空中找到合适的角度,与雌鸟短暂接触,就能完成交配,整个过程迅速而高效。 吃饭最简单,雨燕可是空中捕食的高手,它们主要以飞行中的昆虫为食,一天能吃掉七千多只,堪称“行走的杀虫机器”。 喝水也不是问题,雨燕从水面掠过时,只需轻轻一啄,就能补充到水分,不像其他鸟类那样需要停下来才能喝水。 虽然雨燕的“空中优势”让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也给它们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弱点——“落地困难症”。 由于脚趾结构特殊,雨燕无法像其他鸟类那样用脚蹬地起飞,一旦落地就很难再次起飞,再加上它们在地面上行动不便,很容易成为天敌的“盘中餐”。 所以对雨燕来说,“落地”就意味着“死亡”。 更糟糕的是,人类活动对雨燕的生存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一些人对燕窝的迷信,导致雨燕的巢穴被大量采集,甚至还有人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将雨燕幼鸟从巢穴中扔出去,导致大量雨燕死亡。 2014年,一群鸟类学家为了搞清楚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就给它们装上了定位器,结果直接被秀了一脸。 数据显示,这些小家伙七月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途径新疆、中东、沙特阿拉伯,最后抵达南非过冬,第二年四月又返回。全程超过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分之二圈,而且几乎全程都在飞行,很少落地。 这还只是北京雨燕,其他种类的雨燕更狠,国外科学家曾追踪过15只雨燕,发现其中超过一半的雨燕连续飞行了十一个月,几乎一整年都在天上飘着。 雨燕之所以能够如此“为所欲为”,完全得益于它们那身“为飞行而生”的装备。 雨燕拥有两个眼窝,一个浅一个深,深的眼窝相当于“放大镜”,用来精准锁定猎物;浅的眼窝相当于“单目镜”,用来搜索目标。两者配合,让雨燕能够在高速飞行中轻松捕捉到猎物,相当于是“自带瞄准镜”。 雨燕的翅膀展开后是体长的数倍,而且呈镰刀状,这使得它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飞行。 除了眼睛和翅膀,雨燕的身体结构也进行了“减配”,它们的腿部肌肉严重萎缩,脚趾也与其他鸟类不同,四根脚趾都朝前,无法像其他鸟类那样抓握树枝。 雨燕这些“天空舞者”,用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奇妙与顽强,但它们“落地成盒”的困境和人类活动的威胁,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保护雨燕,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食用燕窝,保护雨燕的栖息地,让这些“空中精灵”能够继续自由翱翔。 信息来源:《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科普中国
蛋怎么孵化?
图2看起来有点萌[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