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时,为何敌军只拆木板不炸桥?多年后杨成武说出实情。1965年,彭德怀重

历史有小狼 2024-07-27 18:19:05

飞夺泸定桥时,为何敌军只拆木板不炸桥?多年后杨成武说出实情。1965年,彭德怀重走大渡河,发现敌军即使炸了泸定桥,也挡不住红军! 1934年,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未能取得成功,遂启动了一次策略上的重大转变——伟大的长征,红军通过一系列连续作战,跨越了广阔的西部地区。 红军在长征中历经了14个省份,翻越了18座大山如大雪山,跨越了24条大河,经历了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在这一过程中,红军共进行了380多次战斗,造成了430多名营级以上干部的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未满30岁。 长征的一大重要战役发生在四川的泸定桥,这是一次对红军策略至关重要的战斗。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位于大渡河上,其结构简陋,当时的桥面已被敌军拆除大部分木板,红军士兵只能依靠桥上的铁链进行移动。 1935年春末,红四团接到紧急命令,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夺取泸定桥。这座桥横跨大渡河,是连接四川泸定县与雅安的重要通道,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关键点。黄开湘和杨成武下令,红四团要超越之前红军在道州和鸭溪的行军速度,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覆盖超过240华里的距离。 红四团的战士们接到命令后,不分昼夜,以惊人的速度和毅力向目标进发。他们的行军速度远超常人想象,每个人都明白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月29日一早,红四团出其不意地抵达泸定桥西岸,准备与敌军进行正面交锋。 泸定桥的情况比预期更为复杂。敌军已经意识到桥的战略重要性,因此在桥上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他们不仅拆除了桥面的木板,使得桥面仅剩裸露的铁索,而且在对岸配置了机枪和炮兵阵地,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泸定桥之战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组成左路军,而右路军则由刘伯承和聂荣臻领导的红一军团一师与陈赓、宋任穷指挥的干部团组成。前锋部队是由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他们面对的挑战极大,不仅要抵御敌军的猛烈攻击,还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桥梁的夺取。 面对这样的困境,红四团的指挥官在沙坝的一座教堂内召开了战术会议。会上,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由22名勇士组成的特别突击队,突破敌军的防线。这支队伍的队长是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深知前路的艰难和危险。 突击队的行动计划简单而直接——不顾一切冲过铁索桥。尽管桥面极窄,只能容纳少数人同时行动,但这22名士兵仍不畏艰难,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一手抓铁索,一手持枪,勇敢地向对岸推进。敌军虽然在初期对突击队进行了激烈的射击,但随着红军的不断推进和顽强的抵抗,敌人的火力开始减弱,部分敌军士兵甚至开始恐慌。 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他们在弹雨中攀爬铁链,逐步向桥的对岸前进。对岸的国民党军队见到红军不顾一切的勇气,最终放弃了进一步的抵抗,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后续部队的顺利过河创造了条件。泸定桥的夺取成为了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敌军虽然采取了拆除木板的策略以阻止红军过河,却没有选择将桥梁完全炸毁。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敌军仍需利用此桥以维持地区的交通和物资运输。此外,当时的敌方指挥官刘文辉,对蒋介石的战略有所保留,担心全面破坏桥梁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地位和利益。 在红军方面,22名勇士被派遣执行夺桥任务,这一英勇的行为成为了一个传奇故事。尽管当时战况紧迫,这些士兵的名字未能及时记录下来。在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多数勇士牺牲,一些人则可能选择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这些英雄的下落进行了多次寻找,最终确认了其中8人的身份,包括廖大珠、王海云等。 1985年,泸定县举行了“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的纪念庆典,杨成武老将军作为当年战事的见证者,受邀参加。在庆典上,杨将军提到了当时的战况和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他的回忆中透露了敌人的战略犹豫和红军的决心。他提到,桥梁的一端由川军守卫,而这支部队的战斗意志并不坚决,部分原因是川军的领导人刘文辉并不完全支持蒋介石的计划,这种内部矛盾使得红军能够利用战术上的优势。 此外,泸定县人大主任在筹备纪念活动时,也特别关注了当年参战勇士的下落,他们尝试通过杨成武老将军了解更多细节,希望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来自 冯永杰著. 放歌新时代[M]. 2020

1 阅读:1649
评论列表
  • 2024-08-02 15:01

    刘文辉觉得如果把桥炸了红军过不去就会滞留在他的地盘上,自己又没能力剿只能中央军来,中央军来了就不走了自己地盘也没了。

  • 2024-09-26 14:32

    伟大的红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