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开拍第三天,投资方便要求换导演,他们认为郭宝昌名气太小,想让张艺谋来导

聊聊环宇事 2024-07-27 16:14:38

《大宅门》开拍第三天,投资方便要求换导演,他们认为郭宝昌名气太小,想让张艺谋来导,否则就撤资,结果张艺谋对投资方说:你知道我跟郭宝昌的关系吗?宝爷想拍的戏,我们这些后辈都不会抢。于是投资方第二天便撤资了。 【来源:极目新闻——《人生起伏如戏:郭宝昌的“大宅门”人生》】 “宝爷”这个称呼,在影视圈,代表着一种江湖地位,更代表着一种人格魅力。 导演郭宝昌,就是圈里公认的“宝爷”。 从毛头小子一头扎进电影圈,到成为第五代导演的伯乐,郭宝昌的“江湖”里,有义气,有坚持,更有数不清的人情往来。 当年拍摄《大宅门》时,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都来客串,一分钱片酬都没要。 这份情谊,外人看着眼红,可宝爷心里却明明白白:当年他帮过这群年轻人,如今,他们是来还人情的。 这份人情,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那时,郭宝昌还不是“宝爷”,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导演。 他慧眼识珠,发现了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才华,提携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在影视圈铺路搭桥。 滴水之恩,如今换来涌泉相报,这就是宝爷的“江湖”法则。 当然,《大宅门》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人情,更是宝爷几十年的心血。 说起来,《大宅门》的诞生,和宝爷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 早在16岁时,他就开始创作家族题材小说《大宅门》,可见他对家族兴衰、爱恨情仇的浓厚兴趣。 但要把家族故事搬上荧幕,却没那么容易。 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到最终完成剧本拍摄,宝爷数十年间经历了两次重写剧本的失败。 第一次,剧本写好了,乐家后人却不同意用“同仁堂”的名号,逼得宝爷不得不改名,把“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 第二次,好不容易拉到投资,开拍没几天,投资方嫌宝爷名气小,想换张艺谋来导。 结果张艺谋直接拒绝了:“宝爷想拍的戏,我们这些后辈谁敢抢?”投资方一听,立马撤资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两次失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宝爷没有放弃。 《大宅门》就像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倾注了他对人生和家族的所有理解。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央视看中了《大宅门》的剧本,决定独家投资。这对于当时走投无路的宝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资金问题解决了,选角又成了难题。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宝爷可谓煞费苦心。 二奶奶这个角色,宝爷一开始是想留给自己妻子的。 可央视推荐了斯琴高娃,这让宝爷犯了难。一方面,他不想驳了央视的面子;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斯琴高娃体型偏胖,和二奶奶的形象不符。 斯琴高娃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放弃。 她知道《大宅门》是部好剧本,就算跑龙套也愿意出演。 于是,她开始在家专心减肥,仅仅一个月就减掉了16斤。 这份毅力最终打动了宝爷,斯琴高娃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二奶奶这个角色。 男主角白景琦的扮演者,宝爷最初选定了陈宝国。 当时陈宝国已经40多岁了,要从18岁演到老年,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宝爷相信陈宝国的演技,最终说服了他接下这个角色。 2001年,《大宅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创下了收视神话,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宝爷的坚持和付出,也离不开所有演员的精彩演绎。 回顾《大宅门》的诞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宝爷的“江湖”和“门道”。 他的“江湖”,是义气,是人情,更是对后辈的提携和帮助;他的“门道”,是对艺术的追求,是对梦想的坚持,更是对生命的感悟。

0 阅读: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