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抠门”教授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上面还打着好几个补丁,和那些衣着光

住顶楼小邹 2024-07-27 16:11:46

一个“抠门”教授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上面还打着好几个补丁,和那些衣着光鲜的教授们格格不入。但让人震惊的是,他给学校捐了8208万元!于是学生们开始纷纷猜测:这位平时“一毛不拔”的教授,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慷慨?这笔巨款究竟从何而来? 信息来源:河南农大77岁教授捐8208万 北京青年报 2020-01-05 其实,这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王泽霖,他“抠门”背后,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经历和情怀。 1942年,王泽霖出生在江苏苏州,他的童年充满了贫困与艰难这段艰苦的经历使他深刻理解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珍贵,从而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王泽霖终于有机会走进校园。在“科技强国”的号召下,他立下了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他勤奋学习,顺利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并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王泽霖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自此扎根河南,迈上了科研的新征程。 王泽霖致力于研究如何防治禽类疾病,这是一个对国家和人民生活都有重要影响的领域。他的工作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时,国内的禽类疫苗研发技术落后,很多疫苗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养殖户苦不堪言。王泽霖立志改变这一现状,他希望研制出中国自主的疫苗,使养殖户不再依赖外国产品。 但科研需要大量的金钱,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王泽霖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决定与企业合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兽药证书。 随着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王泽霖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将科研成果技术转让给企业,获得了高昂的技术转让费。2005年,他通过将五个兽药证书转让给企业,成功获得了500万元的收入。这些年里,他通过技术转让积累了超过一亿元的收入。 便面对巨额财富,王泽霖依然坚守最初的信念。他始终认为,金钱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当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他将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新的科研项目中,不断推动中国禽类疾病防控事业的发展。而他的生活依然保持着一贯的简朴。 他觉得,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已经足够日常生活开销,孩子们也各自有了稳定的事业,不需要他的帮助。这些钱留着没有多大意义,不如捐赠给学校,支持科研事业的发展。 王泽霖的妻子王五梅,也和他一样,都是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工作狂”。他们夫妇二人生活简朴,将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王泽霖决定捐款的举动得到了王五梅的全力支持。她认为,这不仅是丈夫多年努力的延续,也是他们两人共同的心愿。 2020年,王泽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河南农业大学,用于建设高水平的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是研究高危病原微生物的重要设施,对于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至关重要。 王泽霖的慷慨善举感动了许多人,他被赞誉为“新时代的榜样”和“最美奋斗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王泽霖,这位“抠门”的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的担当和情怀,什么是真正的“富足”和“幸福”。他的精神将激励无数科研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