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孟良崮战役开始前,山东临沂老百姓仍然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街头。此时,国军已经驻扎此处。还有三个月,孟良崮战役就要开始。这些临沂百姓也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发生。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开。 在1947年,中国内战的烽火在山东地区燃烧得尤为激烈。此时,山东不仅是国共两党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战场,更是一块争夺的焦土。年初,国民党军利用其优势兵力与装备,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区,包括解放区的政治中心临沂。这一行动使得解放军在山东面临严峻的局势,不得不北上收缩阵地,同时华东野战军的活动空间被极大限制。 国民党军的战略目标明确——消灭华东野战军,巩固其在山东的占领地位。到了3月底,国民党军已经在山东集结了其主力部队,其中包括邱清泉的第五军、瑚琏的整编11师及张灵甫的整编74师等,总兵力高达45万。他们成功打通津浦铁路,为其在山东的进一步深入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物流支持。 面对国民党军的压力,华东野战军的指挥官,陈毅和粟裕策划了一系列迅速的战略调整,试图以三个纵队的南下行动,诱使国民党军分散兵力,以便在南线展开反击。然而,这一战略很快被国民党军识破,华东野战军南下仅两天就被国民党军拦截,迫使陈毅和粟裕的部队在新泰和蒙阴地区暂时停留。 尽管解放军在人数上已增至57万,形成了当时中共最大的集团军,但物资消耗巨大,战斗力受限。而国民党军虽兵力众多,却在连续作战中亦损失惨重,至3月已有超过30万人的伤亡,但他们仍不断推进,力求彻底剿灭华东野战军。 这种情形下,毛主席对华东野战军的指示尤为明确,即便是在敌人的重压下,也要积极寻找机会,以歼灭战改变战局。然而,多次尝试均未能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得部队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4月,毛主席再次给陈毅发电,强调必须耐心等待、坚持战斗即是胜利的关键。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大压力,解放军需要更加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意志来维持其在山东的立足点。 在1949年,中国内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点。5月份,华东野战军面临国民党军的重压,而国民党军则由精锐部队第74师领衔,向华东地区的莱芜、新泰、蒙阴等地发起了攻势。这一时期,华东野战军的行动及决策显得尤为关键。 5月初,华东野战军总司令部发现了国民党军的行动计划,得知对方意图南推。为了应对这一策略,华东野战军决定继续撤退,利用山区的地形优势,同时也为了诱敌深入。此地的地形复杂,对于擅长灵活机动的解放军来说,山区的狭窄道路是一种战术优势,但对国民党军这种重装备部队则是极大的制约。 在敌军开始推进的过程中,解放军的侦察部队发现了国民党军第74师的动向,并迅速报告给了粟裕。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了粟裕的警觉,因为第74师的存在意味着国民党军的主攻方向已确定。他计划利用敌军的行进阵型中的弱点,实施断其中路的战术,从而孤立第74师。 粟裕的战略具有高度的风险,因为第74师不仅装备精良,且战斗力强大,一旦计划失败,解放军将面临双面夹击的严峻局面。但粟裕深知,只有采取果敢的策略,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扭转战局。他的计划得到了总司令陈毅的支持,陈毅坚定地表示,即使牺牲重大,也要敢于突破,以求战场上的突破。 随后的几天中,解放军按照粟裕的战术部署,于5月13日傍晚发起了对国民党军的围攻。此举不仅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还极大地提升了解放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尽管高层举行了多次会议,但未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战场上的连续挫败。 5月12日,孟良崮战役爆发时,国民党军第74师在清晨开始对解放军坦埠阵地进行攻击。第74师的行动是迅速的,其先锋部队第51旅在激烈的炮火掩护下,向解放军第九纵队进发,试图突破前线。然而,解放军第九纵队的任务是控制敌军的进展速度,确保我军的穿插行动有足够的时间实施。 第74师的士兵们在侧翼误将移动中的解放军部队认作是友军第25师,从而错失了防御的机会。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在王必成的指挥下,成功攻占了垛庄,切断了74师的后勤补给线。 在战局逐渐明朗后,74师的指挥官张灵甫迅速意识到了被包围的危险,遂命令部队撤退到孟良崮和芦山阵地,企图在这里坚守,等待其他部队的支援。此时,蒋介石亦对张灵甫的战略有所认可,指示周围的多个师集结力量,从四面八方对解放军发动反击。 然而,到了5月15日下午,情况急转直下。华东野战军对第74师发起了总攻,解放军的封锁部队坚决抵抗国民党军的增援。此时张灵甫的处境日益艰难,最终导致他在孤立无援中请求增援。汤恩伯指派了李天霞的部队前来支援,但由于李天霞对张灵甫有旧怨,故意仅派遣一个团前往,而这个决定恶化了74师的战略位置。 最终,孟良崮战役在5月16日达到了高潮。国民党军在外部压力下被迫发动了全面攻击,但解放军坚守不退,最终在孟良崮顶部与74师展开了殊死的白刃战。张灵甫在战斗中命丧黄泉,而第74师也被全歼。
孟良崮是有口井的,但是被解放军占领了!为了这口井都挂了不少人!
别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