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吞噬和被吞噬

四季之爱 2024-07-23 12:36:25
一个人会觉得自己创造的内容很珍贵,因为这是自己很长时间的心血。或者虽然创作起来虽然很快,但是酝酿和积累要花几十年时间。但是对于知识、著作的珍惜程度因人而异,对于消费这些知识的人来说,越快越容易就越好。他们不关心创作者到底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而只关心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 从古老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文字和印刷,再到把这些电子化变成了数据,最后这些数据都变成了给机器的饲料。这个机器太厉害了,只需要几分钟或者最长几天,就能把你投喂的无论多少信息都消化完,然后变成了它自己的智力。其实机器没有错,因为人类也是这样的。人们通过所谓学习希望尽可能多地掌握、消化和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大家对知识分子总是有些崇敬和佩服。因为他们代表了学习能力强,记忆、运算能力强的机器。而自己的大脑和他们比差距很大。 有趣的是,几千年来建立起来的知识优越体系(壁垒),看来要被真的机器替代了。但是如果我们从文明的级别来看待人类的知识,其实人类大脑也是机器。因此这种替代只能说是用硅基的耗电的集中大脑来代替碳基的分散的生物大脑而已。人类原本也只是一台运算能力超强的机器而已,这个也可以从对脑神经的切片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很小的大脑区域就有上P级的神经元数量,也就是计算单元。人们或者机器通过学习,也就是训练,来让大脑神经元形成一种印记,也就是模式,从而在下一次新的信号输入时,自动得到非逻辑运算出来的结果,而我们把这个称为意识。 我们为什么能够识别,虽然其实识别是无法定义的。但是我们确实觉得自己能识别,无论识别光、音或者其他更微妙的信号,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有意识能力的。这种有趣的自我推理是人类无法逾越的认知障碍。我们现在制造的机器大脑也会出现一样的问题,它也能意识到你给他的信号,并且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它无法知道自己是谁。而对于创造这个机器的人来说,很明显它是被创造的一个物体。 人类处于被创造的状态时,永远不可能看到创造者,因为这种看到、认知或者意识到自己是被创造的本身就是意识,所以其实永远无法真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意义。 最后当我们回到社会生活的现象的时候,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不值一提。比如你学习了一辈子的知识,被替代却是按妙计的。你以为自己会开车,其实新的车不用司机;你以为你会写诗,其实机器可以写出比你还好的诗。你想要的机器都可以提供,而人类是否能够自己创造出人类不想要的任何东西呢?否则你又怎么说你创造的是新的呢?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07-25 10:36

    很不喜欢别人写的文辞矫饰的文字,感觉像精心编织。但自己又没法用直白简单的话语表达,时间久了就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