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内部存在不同芯片算力平台方案,关于智驾计算平台这也是后期关注点,车企/供应商

德鲁大叔的车 2024-07-22 15:33:23

各家内部存在不同芯片算力平台方案,

关于智驾计算平台这也是后期关注点,

车企/供应商又该如何解决当中问题?

先看一下几家公司当前和未来的方案布局:

蔚来: 神玑NX9301、4 Orin X、 单Orin X、J5;

特斯拉: HW3.0、HW4.0、AI5;

理想: 双Orin X、单地平线J5;.....

小鹏: 双Orin X、单Orin X;.....

地平线: 征程 6 系列;

————————————————

先说说大致情况,有些比较鲜明的确认,不同算力不会做完全的功能适配,多少算力做多少事,能下放的会下放,难搞的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搞,核算精力成本和收益可能并不太合算;

这里多套算力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蔚来、特斯拉、地平线这几家,多种算力平台方案,要做高速和城区智驾、端到端、大模型等场景和算法用途,可能带来的问题?而又应该如何解决?

——————————————————

【软件兼容性与统一性问题】:

- 不同算力平台可能需要不同的软件版本和优化策略,导致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增加。

- 保证不同平台之间的功能一致性和用户体验一致性具有挑战性。

解法:

- 将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核心算法和应用逻辑分离,不同平台可以共享相同的核心代码库,减少重复开发工作。

- 跨平台框架:使用跨平台开发框架,确保不同算力平台上的代码兼容性和一致性。

- 同时建立全面的自动化测试体系,确保在不同平台上软件功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性能差异与优化问题】:

- 高算力平台能够运行复杂的模型和算法,而低算力平台可能无法满足相同的性能要求。

- 低算力平台可能需要进行模型裁剪和优化,导致性能和精度下降。

解法:

- 开发不同精度和复杂度的「多级模型」,根据硬件算力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部署。

- 针对低算力平台进行「模型裁剪和量化」,减小模型大小和计算资源消耗,同时保证性能不明显下降。

- 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低算力平台处理基础任务,复杂任务交由云端处理,优化资源利用。

——————————————————

【成本与效率问题】:

- 开发和维护多个算力平台的智能驾驶方案会增加研发成本和时间。

- 资源分配和优化可能导致整体效率降低。

解法:

- 在研发过程中共享资源,如数据集、测试环境、开发工具等,减少重复投入。

- 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和资源调配机制,确保研发资源高效利用。

- 采用迭代开发模式,根据不同平台的需求逐步优化和完善系统。

——————————————————

【市场定位与需求问题】:

- 不同算力平台可能针对不同的市场和用户群体,如何确保各自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是一个挑战。

- 市场定位不清晰可能导致产品策略混乱。

解法:

- 明确不同算力平台对应的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策略。

- 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如高端市场提供高算力平台的高性能方案,入门级市场提供低算力平台的经济型方案。

- 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优化产品设计和策略。

————————————————

【维护和升级问题】:

- 不同算力平台在长期维护和升级过程中,可能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升级路径,增加了运营复杂性。

- 保证长期的技术支持和更新对于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解法:

- 制定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维护计划,确保不同算力平台都能得到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升级。

- 建立统一的升级机制和流程,简化不同平台的软件升级和维护工作。

- 提供系统的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帮助用户熟悉和适应不同平台的智能驾驶方案。

——————————————————

其实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企业对智驾本身的重视程度,

对不同智驾算力平台的维护程度,

落地之后长期不断优化才是挑战,

不然给多大的算力方案也是白搭,

拼研发资源、也拼企业的价值观。

#汽场全开##新能源大牛说#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