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气病,根源在内耗!
我是楚海波
2024-07-21 00:57:37
我近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焦虑问题向我咨询。我认为焦虑症的根源在于内心的消耗,即所谓的“内耗”。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就是因为深受网络世界中他人生活的影响,开始出现了焦虑症状。她寝食难安,情绪急躁,竟然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之中。
长时间的内耗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当人体处于焦虑状态时,会明显感受到不适,比如情绪会急躁、愤怒、担忧等。同时,还可能感觉心脏跳动加快或不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因为焦虑情绪导致肝、胆、脾、肾等器官的气虚,使得心脏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而不得不过度跳动。
在中翳看来,焦虑症被归类于“郁证、脏燥”之中。中翳特别强调“心主神明”的观点,认为心在人体中扮演着精神活动的核心角色,是五脏六腑中的主宰。在《灵枢·邪客》篇中,“心者,精神之所舍也”,这进一步强调了心是可以主导神志。
心脏所营运的血脉充盈的时候,我们会感觉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但如果心气虚弱,血脉亏损,那么神志可能会变得混乱,思维迟缓,甚至引发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中翳还认为胆脏在人体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维持气血顺畅循环的关键,还负责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消化和吸收,以及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更值得一提的是,胆经在调控我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胆气变得虚弱,气血的流通就可能受阻,进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运作,导致心血亏虚。
我的一位患者刘女士,她说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变得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甚至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叹气掉眼泪。一到晚上,她就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白天,她则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刻诊:舌质边尖发红,苔薄,脉细数,这明显是心胆气虚的表现。
我为她精心调配了一些益气壮胆、安心宁神的葯物,其中包括柏子仁、熟地黄、太子参、茯苓等,希望能够帮助她恢复胆气的平衡。
我也告诉她的家人,尽量避免刺激她,多带她出去晒晒太阳,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跑步等,以助于放松心情,增强体质。
二诊时这位患者的情绪逐渐变得稳定,失眠和烦躁的症状也慢慢消失了。三诊时她说自已经恢复了工作,可以正常的生活了。
其实焦虑症其根源在于七情内伤,导致胆气虚弱、心血失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度使用安神镇惊的葯物,更多的是益气壮胆。
通过在方剂中加入熟地黄、山萸肉、肉桂等葯物,从而达到自然安神定惊的效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