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省委书记拜访一农民,对方:早知道,我不会把布包拿出来

历史实战派 2024-08-08 09:36:07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等大小十多次战役,先后获得一等功、特等功勋章和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而当多年后,当省委书记来到他的面前,他做了让他最后悔的一件事,他表示自己不会把布包再拿出来。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6年,李文祥转业,成为了一名保卫干部。

这个时候,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和一位农村姑娘陈宝珍结婚。那个时候,他拿着18年的工资,每个月就有66块钱。两人的生活也过得很是不错。

到了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党和政府发出支农号召,希望他们能回村进行建设。可李文祥所在的公司报名的人不多。李文祥得知后,带头报名,毅然决然要去农村。公司的领导考虑他的功绩,偷偷告诉他带头报个名就行了,不用真的回农村。

李文祥却态度坚决地表示自己一定要回农村,他说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不能因为自己生活好了就不管他们了。

于是他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他的老家范县现在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他用所有的积蓄买了500斤的小麦,身无分文。

没有住处的他们只好住在村里的破庙。可这个破庙刮风下雨没办法避难,所以妻子也总是抱怨不应该跟着他回来。

可妻子嘴上这么说,却也仍然和丈夫一起打扫着寺庙,从未离开过。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盐碱化严重,再加上刚刚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大家的日子也非常艰难。

面对如此局面,李文祥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带领群众解决温饱问题。

他去过天南海北,以他的经验,他向村里提出把小麦种植为水稻的想法。当时,村里的人都半信半疑,在他的全力保证下,大家才决定大干一场。

李文祥担任着村里的种植队长,和大家一起引水开渠、掏粪积肥,进行水稻改造的工程。

在他的带领下,水稻在第二年顺利种植,当年就有了好收成。对此,乡亲们感慨万千,如果不是李文祥,他们或许还在饿肚子。

一位老伯伯仍然记得当年的景象,他说曾经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乡亲们突然吃上了大米饭,就好像在做梦。

因为他们种植水稻成果显著,于是开始推向全乡、全县,李文祥也被选为种稻队队长。

总有人问李文祥为什么有好好的日子不过,却要回来当个穷农民。李文祥却表示,自己有带头到农村领着大家致富的责任。

是啊,原本身为干部的他应该有着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可到了这里之后,和以前的生活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们一家人挤在20多平米的房子里,他从未在意过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却总是把改善老乡们的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

他经常关心着那些贫困的兄弟,一个老乡双目失明,和老母亲一起生活,不能劳动也没有经济来源。李文祥也一直在帮助他们。

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保安,李文祥也总是关心着他,天冷送棉袄,过节送饺子,生病就主动掏钱给他看病。

其实,李文祥原本有重新回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他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还不错,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了。后来一位干部同志告诉他要为他恢复干部身份,李文祥再次拒绝,对方说自己不回去就亏死了。可他认为,在哪都是为人民服务。

按照规定,李文祥可以申请领党员补助费和离休金。可他认为国家还不富裕,自己也不缺钱,还是不要领了。后来每当政府对老党员进行大排查,李文祥都会隐瞒情况。

在2011年1月4日,他的身份还是暴露了。

这天,省里的人来到范县访问,慰问团的人很多,乡亲们都很疑惑怎么这么多人来。

李文祥也站在一座房屋前凑热闹,想要看看是谁来了。原来,在前一天,村主任就告诉他,上面有人要看望他。他以为是军队的人,没想到前来慰问的竟然是河南省委书记。

不过当时的李文祥并没有搞清楚对方的身份。李文祥淡定地接待着这位客人,这位客人进了他家,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看到了墙壁上他年轻时的画像,他身穿军装,衣服上有好几枚军功章。省委书记问他这是他吗?在省委书记的询问下,李文祥也渐渐回忆起了那段时期。

省委书记对画上是不是他有些疑惑,便让老人拿出军功章看看。李文祥一看来人不信,不让觉得别人是在被欺骗,于是立即拿出了一个小布包。一边走,他还一边说着:“我想好了,等我死了,就把这些放在棺材里带走!”

省委书记解开小布包,对里面的东西很是惊讶。身边的李文祥的女儿也都从未见过里面的东西。在众人的注视下,一摞子奖章和军功章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上面清楚地写着李文祥往日的军功。

省委书记知道,能获得这些奖状和军功章,在如今是几乎不可能见到的。

而站在旁边的李文祥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他不是在说谎,这一切都是真的。

省委书记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位老者,肃然起敬。他激动地主动握住了李文祥的手,激动地道歉:“老同志,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这么多年,您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啊!”

李文祥看着周围的人,才反应出来,自己不应该把这个布包拿出来,给领导添麻烦。

省委书记临走之前,告诉随行的人,一定要好好宣传李文祥。他隐功50年,多么困难都没向组织伸过手,这样的品质和精神值得人敬佩。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