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私信问我,刘姥姥进蘅芜苑后为啥一言不发? 其实这个问题几年前就跟别人讨论过,刘姥姥进大观园,作为读者们的嘴替,一直都在迎合贾母,期间去了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栊翠庵、怡红院以及这个蘅芜苑。 奇怪的是,除了在蘅芜苑全程保持沉默,其他地方她可是无话不说的,但凡有捧哏的机会一个也没错过。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刘姥姥虽然是个村妇,但毕竟年龄摆在那里,经历过的人情世故不比贾母少,甚至高出贾母一头。 不说话,实在是因为氛围太尴尬了。 之所以尴尬,是因为众人是从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过来的。 去潇湘馆的时候,刘姥姥还故意摔了个狗吃屎,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最主要的是,在进蘅芜苑前,贾母等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先是潇湘馆,刘姥姥把黛玉的房间认成了宝玉的书房,因为里面有笔墨纸砚,还有很多书 。 还说黛玉的绣房比上等的书房都要好。 刘姥姥压根就没见过上等的书房,只是一眼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 贾母听着就高兴,看到纱窗旧了,竟然拿轻烟罗糊上。 这个轻烟罗,薛姨妈与凤姐都不认得,唤作蝉翼纱,可见其珍贵程度。 她们你一言我一言,讲的都是穷苦百姓接触不到的东西,刘姥姥甚至听都没听过,那为啥还要讲? 就是为了一种优越感啊,尤其是这种跨阶层的优越感。 之后在秋爽斋的晓翠堂吃饭,一会儿是四楞像牙镶金的筷子,一会儿又是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 最后竟然还有试毒用的乌木镶银筷子。 刘姥姥多精明的人,你越是显摆,我越要附和。她说镶金的筷子比家里的铁锨还沉,说自己食量大如牛,哽捧的比于谦都好。 加上探春住的秋爽斋也很阔气,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墙上挂着古画对联,案上设着大鼎。 大观园的奢华、纸醉金迷,刘姥姥尽收眼底,贾母是主人,肯定希望远房亲戚看到贾府高光的时刻。 结果一到蘅芜苑,进了宝钗房间后直接打脸了。 原文写: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这个时候已经生气了,原文用“叹息”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 说完就让鸳鸯去拿古董来,接着又骂凤姐小气。 凤姐说她自己不要的,薛姨妈说宝钗在家里也是这样,朴素惯了。 但这都不重要,贾母说不行,这个面貌怎么迎接亲朋好友?再说年纪轻轻的,房间搞成这样素净,不忌讳吗? 你宝钗年轻都这么搞,那我这老婆子不得住马圈啊。 贾母都这么生气了,你觉得刘姥姥看不出个眉眼高低吗? 她倒是想夸宝钗,实在找不到地方下嘴,再说宝钗的房间装扮,第一次来的人还以为是来吊唁的呢,曹公一开始就用“雪洞一般”描述。 所以贾母觉得忌讳,刘姥姥肯定也这么认为,活了一大把年纪,丧事肯定没少参加,进门后可能都蒙了。 还有一点,刘姥姥确实没有插话的机会。 进了蘅芜苑的房间,贾母就不满,一直数落她们,然后改陈设,将素净改成素雅的风格。 刘姥姥如果这个时候插嘴,还夸几句,这真就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也太假了。 这个时候,刘姥姥要做的,只有闭嘴,等走出蘅芜苑,贾母心情好转后再看颜色行事。 这也不能怪贾母,毕竟太打脸了。 就好比公司老板在带领客户参观车间、工厂,各个地方都很满意,结果一回头看到有人蹲在角落里大小便,你说客户怎么做? 好在是刘姥姥,要是皇宫里的人来参观,那贾府还混不混了? 薛宝钗房屋的陈设,其实也是作者安排的,与她的性格有关,也暗示了她下半生的生活。 再就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刘姥姥进大观园,好像每个人都有出场的机会,也都与刘姥姥有对话,唯独薛宝钗,和刘姥姥基本没有交流。 这一层我确实没看懂,也不知道曹公为啥这样安排?有懂的倒是可以说说看。
有人私信问我,刘姥姥进蘅芜苑后为啥一言不发? 其实这个问题几年前就跟别人讨论过,
猫眼观史
2024-07-20 18:06:30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