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南怀瑾:“中国有钱人怎么都喜欢把子女往国外送?”南怀瑾听后脸色突变严肃地

地元历史档案 2024-07-20 18:05:16

有人问南怀瑾:“中国有钱人怎么都喜欢把子女往国外送?” 南怀瑾听后脸色突变严肃地说:“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的人应居安思危了!” 而他接下去的一番话,如今让人读来不禁感叹:老先生真有先见之明啊!   最近,关于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几十年前的一个预言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据说,曾有人问他:“为什么现在那么多有钱人都喜欢把孩子往国外送?”南怀瑾先生听后脸色一变,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这些人啊,应该居安思危了!”   一时间,各种解读甚嚣尘上,有人说,老先生这是在批评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也有人说,这是在提醒大家,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无论如何解读,都绕不开一个话题:中国式“润”学。   这些年,“润”这个词越来越火,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吸引人们“润”出去的理由,但“润”出去,真就一劳永逸?现实恐怕没那么美好。   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你以为到了国外就能融入当地社会?太天真了! 很多华人移民,即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仍然摆脱不了“外来者”的身份标签,在社会生活中也难免遇到各种歧视和偏见。   更重要的是,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身份”和“财富”往往不堪一击。   还记得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的遭遇吗?超过12万日裔美国人,仅仅因为血统,就被美国政府关进了集中营。 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美国国籍,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战争一来,这一切都成了泡影,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财产,将他们赶进了条件恶劣的集中营。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历史早已证明,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命运往往微不足道。   南怀瑾先生的预言,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基于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早在几十年前,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一些人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却忽视了精神家园的建设,最终只能落得“家不成家,国不成国”的悲剧。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少人对国家未来缺乏信心,纷纷选择将资产转移海外,或者送子女出国留学。   南怀瑾先生却看到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危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如果所有人都只顾着“自扫门前雪”,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将走向衰落。   他以二战时期日本的例子来说明,当时,日本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却在二战中一败涂地,最终沦为战败国。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政府和人民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导致国家凝聚力不足,在战争中不堪一击。   南怀瑾先生的警示,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近年来,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银行倒闭等事件,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预言,那些将全部身家都押注在海外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他奔走各地,讲学授课,将深奥难懂的传统文化经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大众,拉近了国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他曾在北京大学成立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为此提供大量经费,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只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牢记南怀瑾先生的教诲,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 阅读:7184
评论列表
  • 2024-07-20 18:45

    是用模棱两可的话说出来

  • 2024-07-21 15:13

    查起来,没有一个守法的

  • 2024-07-21 16:27

    中国打一仗收复台湾,那么多润出去财富的人可能就傻眼了。

  • 2024-07-21 16:05

    因为国内的教育制度相对公平,高考上大学凭分数说话,有钱人的孩子不一定竞争的过,国外的名校可以通过捐款去读虽然是文科专业但也算镀了金,而且有些有钱人可以让孩子通过外籍身份就读国内名校相对容易很多。

  • 2024-07-29 02:11

    现在孩子们的国家意识、家庭意识、集体观念,都已特别淡泊,急需加强教育及早挽救。任其发展下去几年就无可救药啦。

  • 2024-07-23 22:26

    好言难劝枉死的鬼,肤浅总认眼见的真,耳听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