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想着放松一下就去看了合家欢喜剧片《抓娃娃》。
本来打算没心没肺笑一场,结果,看完我完全笑不出来。
整场电影用12个字总结:困苦的爹,辛劳的妈,破碎的娃。
《抓娃娃》的整体设定很简单,沈腾和马丽饰演的一对绞尽脑汁装穷的富人夫妻,目的只是为了教育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整部片的笑点很残酷,都建立在童年创伤、心理阴影之上,充满着中式教育的压抑、沉重和牺牲感。
影片里的富豪爸爸为了让孩子懂得感恩,请来教育家假扮孩子的奶奶,又每天都穿一双开口的鞋子,故意让孩子在门口听到家人为了孩子的学习省吃俭用,营造刻意感动的时刻,来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
这一切的目的是让孩子考上清北。
孩子确实很努力想达到父母的要求,但仔细一想就能知道这种努力,并不是孩子自发的,而是恐惧和愧疚感驱使的。
这种驱动会让孩子在短期内满足他人的期待,却把真正想做的事埋在心里,久而久之,产生的自卑和匮乏感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幕,是教练觉得马继业是练长跑的好苗子,家境又不好,提议春兰老马送孩子学体育。他们立马回绝,万万不能让自家金贵孩子去吃那苦。
看到这,你会发现,连吃什么苦,是被指定的。什么苦值得吃、什么苦有利于孩子,得由爸妈决定。
也让我不得不思考,这种“都是为你好”式的爱真的是对孩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