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年,52岁的雍正皇帝翻了13岁新晋秀女马氏的牌子。是夜,马氏裹着一条被子

史珍香聊史 2024-07-17 06:49:13

1729年,52岁的雍正皇帝翻了13岁新晋秀女马氏的牌子。是夜,马氏裹着一条被子就被带到了皇上的寝宫,雍正躺在床上,看着她笑道:“累了,安置吧。”马氏娇滴滴地应了声“好”,没想到这一应,雍正之后就天天点她侍寝。可是一年后,雍正就把她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马氏出身于满蒙八旗中的普通家庭,承载着家族的期望踏入选秀之列。家族上下皆盼望她能得雍正青睐,以图家族荣耀。然而,马氏自知资质平平,并未寄予厚望。

在当时,适龄女子若无选秀经历,则无权自行婚配,因此马氏在年满13之时便参加了选秀。她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参与选拔,即便落选,也能早日回归家族安排的婚姻生活。

在选秀过程中,雍正对众多秀女均未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至见到马氏,其面容令雍正略感意外,随即便下令“留牌子”。其他姑娘都愣住了,心里犯嘀咕:这马氏除了长得好看点,也没啥特别的啊?不过大家还是客气地向她道贺。

随后,马氏被正式召入宫中,并接受了为期一段时间的宫廷礼仪与侍奉技巧的培训。完成培训后,她的名字被正式记录在“敬事房”的册籍之中,随时准备为雍正皇帝侍寝。

随后,她被太监们引领至“围房”进行沐浴更衣之礼。宫女们细心地为她沐浴净身、修剪指甲,之后将她妥善安置于被褥之中,再由几位太监恭敬地抬送至养心殿。

彼时,雍正皇帝尚在御书房处理朝政,尚未归来,她只得在养心殿的寝室内静候。尽管深知自己入宫的身份乃是妾室,但这毕竟是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夜,马氏心中不免充满了期待与忐忑。

正当她思绪万千之际,门外突然传来太监高声通报:“皇上驾到!”随即,侍从们为雍正更衣,众人有序退出后,雍正缓缓步入寝宫,行至床边,轻轻掀开被子,目光温柔地落在面色绯红、略带羞涩与紧张的马氏身上。他轻抚其面颊,以平和而温暖的语调说道:“辛苦了,早些安歇吧。”

雍正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与熟悉感,仿佛两人已相识多年,这让马氏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疑惑与错觉,仿佛雍正对她有着不同寻常的了解与亲近。她曾听闻雍正性格威严,未曾想其私下里竟如此平易近人,这让她心中的恐惧与不安逐渐消散,只轻轻应了一声:“是。”

那一夜,马氏深切感受到了雍正的温柔与体贴。在雍正的引导下,她逐渐放松身心,与他共同沉沦。

在清朝,嫔妃陪伴皇上的时间有限,通常不过两个时辰,届时会有太监于门外提醒,并依照规矩进入寝宫将嫔妃送离,以确保皇上的休息不受打扰,从而不影响次日的早朝。

然而,当太监依例提醒“时辰已到”时,雍正却破例未让马氏被带走,而是让她继续留在身边。考虑到马氏初次侍寝,雍正特地免去了送水的仪式,以便她能更加放松。两人随即展开了一段轻松的交谈,马氏在雍正身边也显得尤为自在。

由于初次侍寝的疲惫,马氏渐渐进入了梦乡。雍正则温柔地拥抱着她,轻轻抚摸她的脸颊,轻声说道:“年年,你终是回到了我身边。”原来,马氏与雍正已逝的“年贵妃”,即《甄嬛传》中的“华妃”年世兰,在外貌上有着七分相似之处。

年贵妃在康熙年间便已被赐予雍正为侍妾,她性格温婉,明理懂事,深得雍正宠爱,两人育有四子,然其中三子皆不幸早夭,仅余八阿哥存活,雍正对此子宠爱有加。

时至雍正五年,依照惯例进行“三年一选秀”,雍正于秀女之中发现了马氏,因其与年贵妃的相似之处而被选中入宫。

雍正见马氏年轻之貌,仿佛见到了年贵妃的青春再现,心中涌起一股失而复得的情感,因此对她格外关照,这份情感中亦不乏对年贵妃的深深怀念与未能尽到的遗憾,试图在马氏身上得到些许弥补。

次日清晨,雍正按时醒来准备早朝,而马氏因前一晚的疲惫仍沉浸在梦乡之中。雍正体贴地吩咐下人勿要惊扰马氏,便独自前往朝堂。待马氏自然醒转,侍女们方服侍她起身梳洗,并告知她雍正下朝后将与她共进早餐。

此事迅速在宫中传开,众人皆知马氏深受雍正宠爱,赏赐不断。马氏本人亦未曾预料,自己能得雍正如此厚爱,除了每月固定的十五日需陪伴皇后外,雍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留给了马氏。

然而,正当马氏沉浸在受宠的喜悦之中,试图探寻雍正宠爱她的缘由时,这份宠爱却突然戛然而止。雍正对她的态度骤变,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冷漠。

原来,雍正六年时,他与年妃所生的八阿哥福慧不幸病逝,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雍正深感悲痛与自责,认为自己未能尽到保护年妃及其子嗣的责任。

出于对年妃的深深愧疚,雍正下令以亲王之礼厚葬福慧,并因此事而辍朝三日,自己亦因此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因马氏位分较低,并未获得侍疾的资格。

雍正再次见到马氏时,心中涌现的更多是对年妃的怀念与愧疚,加之意识到马氏并非年妃的替代品,遂逐渐疏远了她。

马氏的得宠与失宠皆显得极为突然,但她却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这一切。这份淡然与超脱使得她得以长寿,最终于乾隆三十三年以五十二岁之龄离世。

然而,她的身后事却并未立即得到安排,直至七年后,乾隆皇帝才将她安葬于雍正的泰陵之侧。

资料来源:《清史稿》

0 阅读:21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