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进口了一批美国种猪,1000头猪落地价达2300万元,平均每头2

大核世界 2024-07-13 17:46:45

2023年,我国进口了一批美国种猪,1000头猪落地价达2300万元,平均每头2.3万,而我国的本土种猪一般只有三、五千。 2023年6月,一千头美国种猪乘坐飞机漂洋过海,抵达了武汉天河机场,落地价2300万,平均一头猪两万三,这可是妥妥的“天价猪”啊! “天价猪”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养猪业的尴尬:咱们虽然是养猪大国,年出栏生猪七亿多头,稳居世界第一。但这光鲜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超过九成的种猪依赖进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袭”?说白了,还是利益驱使。 养猪主要是为了赚钱,而进口猪就是企业老板的“赚钱利器”。 有调查显示,国内猪企引进进口种猪,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充产能,提高产量;二是改善仔猪生产性状,说白了就是让猪长得更快、更壮。 进口猪通常只需要六个月就能出栏,比本土猪缩短了近一半时间,而且它们的瘦肉率,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远高于本土猪。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短的养殖周期,更高的养殖效益。对于追求“短平快”的养猪企业来说,这诱惑力,简直无法抵挡。 曾经,中国本土猪是绝对的主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每一百头出栏的生猪中,就有九十头是本土猪。小花猪、黑猪等,这些土生土长的品种,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老百姓喜爱。 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风云突变,进口猪种凭借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本土猪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到可怜的个位数,几乎被市场遗忘。 然而过度依赖进口种猪,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首先就是“卡脖子”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或者遭遇重大疫病,进口种猪的供应链,就可能中断,到那时国内的养猪业,就将陷入被动局面。 技术受制于人也是一大隐患,中国种猪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合作,通常是这样的模式:国外种猪场,通过种猪参股、技术参股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合资种猪场。 看似合作共赢,但实际上,技术服务都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中国猪场采集的育种数据,都要传输到国外,由他们进行精准育种。 说白了,就是拿中国的数据,喂养外国的育种数据库,长此以往,中国自身的种猪选育能力,如何提升? 好在中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解决。 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中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生猪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95%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养猪业,将彻底摆脱对外依赖,实现种业自主可控。 技术层面中国也在加大了对本土猪种的选育和改良力度,中国拥有丰富的土猪资源,83个地方种猪品种,就是83个宝贵的基因库。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对本土猪种进行改良,提升它们的生产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养猪企业,共同努力。 “天价猪”事件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中国养猪业,不能再走“拿来主义”的老路了,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打造“中国芯”种猪品牌,让中国猪肉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养猪业的梦想,也是中国农业的希望。 信息来源:《1000头美国种猪 坐“专机”抵达武汉》南方农村报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