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飞虎队的老兵和中国小姑娘照了这张照片。70年后,90岁的他对记者们说,他想找到这个小姑娘。那么,这位二战老兵最后实现了愿望吗? (信息来源:【1】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战火中的一抹温暖——美国飞虎队员寻找合影中国小女孩的故事》【2】人民网-国际频道《美国飞虎队员拉森的中国记忆:一个洋娃娃的缘分》) 1944年,二战正如火如荼,年仅20岁的美国小伙拉森,怀着对中国的同情与支持,毅然来到这片遥远的土地参战。 彼时的他,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媒体上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然而,当他真正踏上中国土地,当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军民前仆后继的抗战场景,一种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 拉森被编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4航空队,也就是闻名遐迩的“飞虎队”,他的主要任务,是为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飞行员绘制航线图,这意味着,他要乘坐飞机在空中拍摄地面情况,而这些航线,都在日军的重点攻击范围内。 然而,在执行任务之余,拉森和战友威廉·迪柏尔总忍不住用相机记录下这个古老国度的点点滴滴,他的镜头下,有身着戎装的中国士兵,有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也有街头巷尾质朴的民众生活。这些彩色的影像,鲜活地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 1945年8月,拉森随部队来到重庆,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几天,一个意外的邂逅,成为了他毕生难忘的记忆,那是在白市驿空军基地医院附近,拉森遇到了一个身着白裙、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小姑娘名叫“豆豆”,是医院里一位护士的女儿。 原来,豆豆的母亲林德君是一位来自香港的护士长,全国抗战时,她毅然告别优渥的生活,北上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中来,她先是在“保卫中国同盟”的号召下,参加了救护总队,后又响应宋庆龄的倡议,到前线医院工作。 而豆豆的父亲,则是一位技术过硬的军工厂技术员,然而,战乱中天各一方的他们,不幸失散了,年仅5岁的豆豆,从此辗转在亲戚家中生活。 医院里,豆豆活泼开朗的性格很快俘获了众多伤病员的心,她穿梭在病床间,用稚嫩的话语安慰受伤的士兵,用天真的微笑抚慰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个小天使的感染下,医院里弥漫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拉森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莫大的好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拉森带着随身的洋娃娃来到豆豆面前,小姑娘欢天喜地地接过这个漂亮的礼物,两人在草坪上嬉戏,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分别时,拉森与豆豆合影留念,谁曾想,这张随意的快照,竟成为跨越时空的纽带。 岁月荏苒,拉森退役回国,开始了平静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可爱的中国小姑娘,每每翻看那些泛黄的照片,他总会泪眼婆娑。 2010年,一本名为《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的影集横空出世,拉森和战友当年拍摄的二百多张照片,经过精心修复,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影集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一张张鲜活的影像,勾起了无数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 令拉森万分惊喜的是,他与豆豆的合影赫然在列,他迫切地想找到这个失散多年的小姑娘,却苦于线索寥寥,于是,他委托友人在中国发布寻人启事,希望能有奇迹出现。 消息传到中国,各地的线索蜂拥而至,但始终没有准确的消息,拉森从未放弃,他总相信,那个带着洋娃娃的小女孩,一定在某个地方平安地生活着。 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原来,豆豆就是现居新疆库尔勒的王智女士,王智的哥哥无意中看到了拉森的照片集,认出了照片上的妹妹,经过仔细辨认,王智确信自己就是当年的“豆豆”。 原来,在战后动荡的岁月里,王智改名换姓,辗转多地,最终在新疆安家落户。 消息传到拉森耳中,老人激动万分,多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很快,在各方的帮助下,王智踏上了去美国的旅程。 10月的奥斯汀,秋高气爽,拉森的90岁寿宴上,当年的两个主角再次相见,紧紧拥抱在一起,拉森特意将两人的合影放大装裱,作为送给王智的礼物。 “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70年。”拉森激动地说,“我一直惦记着在中国的那段岁月,惦记着那些可爱的中国人民,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到'豆豆',我别无所求了。” 王智同样泪流满面:“这个世界真小,我们能再次相见,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缘分。感谢拉森叔叔,让我重新找回了儿时的记忆。那个洋娃娃,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拉森的中国情结,是许多飞虎队老兵的缩影,他曾多次重返中国,只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这份跨越国界和时空的友谊,映照出那个伟大年代的人性之光,必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
感谢飞虎队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的贡献!
歲月無情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