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23年,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细看下来,电动汽车出口贡献了主要力量。同时(指2023年10-12月),比亚迪超越特斯拉,三个月内售出了526409辆电动汽车,超过了特斯拉的484507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非凡的崛起代表之一。
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国领先于德国和日本等传统汽车巨头。2022年,中国新型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82%,占全球电动汽车购买量的近60%。这大大超过了早期采用电动汽车的美国、挪威和其他国家。
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
其一,相邻产业试验。
我国在玩电动汽车上,并没有向欧美一样,直接将电动汽车作用于汽车销售中,没有与燃油车产生较大的直接竞争,而是专注于相邻行业,即电动公交车和摩托车,启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些产品比汽车更不显眼,但也带来了汽车制造商应对的独特挑战。
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市场对于新品的接受度,比亚迪就是最好的例子,以至于现在电动公交全球卖的飞起。
其二,优化运营。
想要彻底打开电动汽车市场,还有一个领域必须得涉及,鼓励城市出租车公司购买,先提供补贴,让成本降下来,然后规划充电站。
通常来说,出租车公司通常有两个车队——一个上早班,一个上晚班。早班在下午6点至7点左右结束,在工作日之后,但在晚高峰之前。这使得早上的车队可以在晚上8点后充电,避免了重工业用电的窗口期。夜间车队在凌晨2点至3点左右返回充电,这也是城市电网功耗较低的时期。
这个过程最大的好处就是为电池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再加上网约车后期的崛起更加让电动汽车成为了城市汽车销售的名片。
其三,重视核心技术。
历史上,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内燃机的核心技术上有着强大的立足点。在这一领域,中国汽车业明显落后于这两个地区以及日本。
这个领域基本被玩到了极致,我们想要再汽车工业上有所作为,就得弯道超车,那个核心就是电池技术。
得益于产业链优势,我们在发展自己电池技术上要比欧美具有成本优势,这样同样的投入下,中国的技术进步显然快于欧美。
举一个例子,锂电池都知道,现在已经大规模运用,但是钠电池上,我们是搞的最早的一批,也是最先有成果一批。
未来的话,我们的主攻一定是国际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仍处于走出国门的早期阶段,可能会遇到监管或贸易壁垒,尤其是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主要汽车制造商所在的市场。
欧盟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补贴展开贸易调查,美国已通过立法,支持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
怎么再阻力重重的问题中,实现双赢将是考验中国电动汽车未来生存的关键一步,当然这个难不倒中国企业,因为只要产品和价格始终保持最优选,东西就不愁卖,无非是前期还是后期卖的好而已,总算下来卖的OK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