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抗战期间美国援助都是无偿的光支付的利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暮鼓晨钟见 2024-08-25 17:44:34

无数个历史的实例告诉我们,一旦步入非常时期,国与国之间真正意义上全然无偿的援助实质上近乎绝迹,此般情形在将利益至上奉为首要准则、任何大小事务皆需历经国会反复研讨与权衡的美利坚合众国体现得尤为显著。就以其在抗日战争前后对国民政府施予的一系列军事亦或经济范畴的援助为例,这决然不是那种一无所求、不计回报的无私给予,绝非如我们所熟知的“学雷锋做好事”那般纯粹无杂。

就以声名远扬的飞虎队为例,他们于蓝天白云之间与日军战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为捍卫中国的领空浴血拼杀,他们的事迹诚然令人钦敬且感怀。但在这些援华英雄的璀璨光环背后,却潜藏着丰厚的薪酬以及国人难以构想的优厚物质待遇,相当于美国国内同类飞行员数倍的薪水,让那些个耗尽无数物资培养起来的本土飞行员们都只有望而兴叹的份儿。

受经济利益与战略思考的双重驱使,在 1939 年 2 月 8 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中美双方的代表郑重地签订了《桐油借款合约》。当时,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方提供了高达 2500 万美元的贷款,年息设定为 4.5 厘,还款期限为 5 年。而作为相应的条件,中方在这整整五年的期间内,需向美国出口多达 22 万吨的桐油。这一事件在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中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桐油贷款”。

时光流转至 1940 年的 4 月 20 日,国民政府在华盛顿再次与美方代表达成协议。此次是以锡矿作为抵押物,向美国成功贷款 2000 万美元,年息为四厘,且规定每半年付息一次,这一贷款被形象地称之为“滇锡贷款”。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上述两笔意义重大的贷款,均被美方明确指定了用途。美方规定,这些贷款只能用于购置美国方面的农产品及工业品,而严禁将其运用在军火武器的置办方面。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美国通过这两笔贷款,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相关产业的产品销售压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在华的商业利益布局奠定了基础。从战略思考的层面分析,美国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谋求了更有利的地位。

根据详尽且权威的统计数据,在整个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中方向美国的贷款总额达到了令人瞩目的 6.2 亿美元,这一数额在全部国际贷款中占据了高达 53.5%的比重,而实际动用的资金则为 6.062 亿美元。

对于如此规模庞大的这些债务,国民政府展现出了坚定的偿债决心,不惜勒紧了裤带,将偿还美方债务置于优先地位。时间推移至 1947 年,桐油借款的 2200 万美元不仅全部还清,还额外支付了高达 146.66 万美元的利息;华锡借款方面,已经还本 1205 万美元,同时支付了 317.76 万美元的利息;钨砂借款也完成了还本 2500 万美元的任务,并支付利息 380.82 万美元;金属借款则还本 3268.88 万美元,付息 647.88 万美元。

从经济层面深入剖析,国民政府为了偿还这些债务,不得不对国内的财政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这意味着在其他重要领域的投入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从政治角度考量,优先偿还美方债务的决策反映了国民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信用和形象的努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