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该被炸掉?令西安市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败笔还是利民工程?

迎曼玩转趣事 2024-11-11 01:44:27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谁要是觉得三门峡大坝有多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2003年秋天渭河突然冒出个小洪水,谁能想到这一下子捅了个大篓子。

中科院院士张光斗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直接放话:三门峡水电站就是个错误,必须废掉!

这话一出可不得了,直接引发了一场关于"炸不炸"的全民大讨论。

毕竟谁能想到这个当年号称"镇河神器"的大坝,今天却被叫嚣着要炸掉呢?

究竟是谁犯了这么大的错?

面对这场全民大讨论,作为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普通人,我也忍不住要下场唠叨两句。

说实话这三门峡大坝就跟个纠结怪一样,好的坏的都摆在那儿,让人很难一句话给它定性。

且不说它是如何让下游五省的百姓睡了几十年安稳觉,光是看它在防洪防凌方面的成绩单,就得给它点个赞。

但你要是觉得这事儿就这么完美,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上游那边的情况,简直惨得让人不忍直视。

就拿陕西来说25万亩良田就这么没了,那可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水宝地啊!

更别提那5000多户老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这换谁谁不心疼?

最要命的是西安、咸阳这些个千年古都现在天天都跟踩在钢丝上似的。

专家们算了一笔账,要是水位涨到350米,啧啧整个关中平原怕是得变成"西北大水城"。

这事儿闹得最凶的就是陕西和河南两省,简直就是掐起来了。

陕西这边喊得嗓子都哑了:"这玩意儿就该炸了!"

河南那边可不干了,32个人大代表二话不说,直接连夜赶工写了份联名上书。

说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上游下游掐架嘛?

上游受罪下游享福,这种事儿搁谁身上谁都得急眼。

要说这工程到底有多大?光是数据就够吓人的。

90万人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这么多人背起铺盖卷说走就走。

333万亩地就这么没了,这要是搁现在怕是得炸锅吧?

别看现在大家吵得欢,其实都是一个祖宗的娃,也不能真把事儿闹得太僵。

既然说到这儿了,那就得往前倒倒时间轮,看看这个"烫手山芋"是怎么来的。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是一波三折,得从1957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专家大会说起。

那阵子可是聚集了70位顶尖专家,一个个都是水利界的大佬。

结果这些大佬一见面,差点没在会议室里打起来。

10多个专家拍着桌子喊:"360米的拦沙方案?这不是胡闹吗!"

但最搞笑的是啥?苏联专家来了一趟,直接给这事儿定了调。

人家一拍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们身上!"

然后我们就真信了...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黄万里老先生。

这位大神当时就像个预言家似的,放了句大招:"你们啊,现在在下游偷着乐,将来有你们在上游哭的时候!"

这话说的简直神了!放到今天一看这不就是说的现在这情况吗?

还有温善章老先生,那是心疼得直跺脚。

他说得好啊:"关中平原可是咱老祖宗的根,你们就想用几个数字就给它打发了?"

最气人的是其实咱们是有更好选择的。

早在四十年代美国人就给咱们指了条明路。

人家说得可清楚了:"别在三门峡瞎折腾,往下游挪个100公里,在小浪底建不香吗?"

这主意要是当时采纳了,说不定现在这些烦心事都不会有。

但那会儿嘛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着证明自己行。

再加上那会儿国际形势复杂,美国佬的建议自然就被晾在一边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西北水利部部长李赋都说得也挺实在。

他说一开始也不想建这玩意儿,但架不住大家都觉得能搞定。

那会儿农业合作化刚搞起来,大伙儿都信心满满,觉得集体的力量啥都能干。

谁能想到这看似美好的憧憬,最后却变成了一个让人直呼"卧槽"的结局。

这下可好当年的美好愿望没多久就原形毕露了。

到了1964年情况直接变得不可收拾。

洪水像个不讲理的醉汉,直接冲到了西安东边30公里的耿镇。

这下可把所有人都吓坏了,连最高层也坐不住了。

毛主席一听这情况,直接就急了说了句狠话:"不行就给它炸了!"

你想啊一个刚建没多久的大工程,就被最高领导人说要炸掉,这得多严重啊!

周总理更是坐不住了,立马召集人马开会研究对策。

那场会议可是唇枪舌战,有人说炸有人说留。

周总理听完都快气炸了,当场就怼了那些只顾下游利益的人。

他说得可气愤了:"你们就知道下游好处,咋不想想中游老百姓的死活?"

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算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

说白了就是给大坝动个"小手术",把"拦沙蓄水"改成"蓄清排浑"。

这改造工程前后搞了两次,简直就跟给病人打补丁似的。

但是吧这补丁打得也不咋地。

发电量?连原计划的四分之一都够呛。

灌溉供应?那更是惨不忍睹。

虽说是保住了大坝没炸,但这效果嘛啧啧...

就像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个豪华装修的房子,结果住进去才发现漏水漏电,还不如以前的老房子实在。

当时那些负责改造的工程师们,怕是做梦都在想着这难题吧。

毕竟这可不是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小事儿。

这就跟你明明知道家里的老破车该换了,但又舍不得扔只能一直修着用,多少有点赔着卖糖葫芦——甜不了,还得倒贴钱。

就这么修修补补过了几十年,直到2003年那场争议再次爆发。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能完全怪当时的决策者们。

那会儿条件有限,信息也不发达做决定就跟蒙着眼睛过河似的。

但这事儿给我们上了一课:拍脑袋做决定,后果真的会很严重。

这三门峡大坝就像是一个"遗憾的天才",有能耐吧却总差那么点意思。

它既不是彻头彻尾的败笔,也不是什么完美的利民工程。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教训,摆在那儿警醒后人。

最讽刺的是啥?当初要是放下架子,好好听听美国人的建议,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但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这就跟修复一段受损的感情似的,需要各方都拿出诚意来。

陕西和河南两省得坐下来好好谈谈,就像两口子吵架最后总得和解一样。

上游下游也得互相理解,毕竟都是一条河上的蚂蚱。

所以啊这个"炸不炸"的问题,其实问的是我们的智慧。

它让我们明白建设再大的工程,也得先想想老百姓的感受。

搞工程不是为了创造历史,而是为了造福人民。

这个教训说到底就八个字:听听专家言,顾及民生苦。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