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药方是用于专业人员交流参考的,患者或者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
【李七一治疗汗证阴虚湿热证多选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古代医家多认为盗汗以阴虚内热为主,如王肯堂《证治准绳》言:“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灼而不已。”而李教授认为盗汗病机为阴虚湿热,即除阴虚、内热外,还有湿邪因素。他认为“汗湿同源”,“湿为汗之渐,汗为湿之极”。湿郁生热,与阴虚内灼相合,湿热熏蒸,迫津外出为汗。症见:盗汗,寐则汗出,醒后汗止,或面赤心烦,或身热,大便溏或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滋阴泻火、清热燥湿法主要用于阴虚湿热之盗汗,李教授多选用被李东垣称为“治盗汗之圣方”的当归六黄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芪、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及桑叶等。方中当归、熟地黄、生地黄育阴养血,培本以清内热;黄芪益气固表。三黄既清热泻火,又可燥湿,一举两得。知母既可滋阴润燥,也可清热泻火;桑叶退热止汗,《傅山男科》亦取桑叶治盗汗、自汗、夜卧长醒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六黄汤治疗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多汗疗效确切。{杨德富,李七一.李七一运用清热法治疗汗证之经验[J].江苏中医药,2024,56(02):18-20}
***
【李飞泽论治汗证,心阴耗伤、虚热汗出——当归六黄汤合生脉散主之】临床发现,患者热病之后或久病致心阴耗伤,虚热内生,蒸迫津液可致汗证。心阴耗伤,无以荣养,则盗汗心烦,不寐梦多,甚则心悸不适。针对此类证属心阴不足所致汗出的患者,若虚热之象不显或较轻者,李师通常以生脉散为主加减,但若热象亦存,则再合当归六黄汤后加减。生脉散益心气、敛心阴以止汗,当归六黄汤是治疗阴虚内热盗汗的效方,汗出较多者,可加麻黄根、浮小麦等收涩敛汗;潮热严重者酌加清虚热之品。若兼见其他脏腑之变,则应酌加相关药物,如腰膝酸软者增加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等。但李师亦告诫虽盗汗多为阴虚,但并非绝对,若兼见面色无华、气短神疲等,则为心血亏虚、血不载气、气失固摄所致,临证则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孙有朋,李飞泽,陈琳.李飞泽从心论治汗证临证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04):287-288.}
***
【刘海燕主任中医师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汗证】主症:自汗或盗汗或自盗汗;兼症: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面红、心悸失眠。舌质红,苔黄,脉细或数。符合中医阴虚火旺证。患者均予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处方:当归10 g,川黄连3~5 g,黄芩6~10 g,黄柏6~10 g,生熟地黄各15 g,生黄芪15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5 g,浮小麦25 g,瘪桃干20 g,料豆衣10 g,陈皮6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取汁150 m L,两煎混合,分2次温服。根据临床表现病机侧重加减用药,如口干咽燥阴虚为主者加百合、麦冬;阴虚阳浮、烘热潮红者加地骨皮、炙龟甲;阴血不足心悸失眠者加制何首乌、酸枣仁、五味子;若兼有气短乏力气虚者黄芪加量;汗出恶风兼有营卫不和者加桂枝、白芍;兼夹湿热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者加薏苡仁、苍术。{朱博钰,刘海燕.刘海燕主任中医师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汗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73-75}
***
【王新志教授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以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王教授以滋阴降火为大法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 以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本方由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等药物组成, 原方黄芪用量加倍, 余各等份, 王教授认为本方滋阴养血与清热泻火、固表止汗并进, 临证当灵活应用。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养血育阴, 黄芩、黄连、黄柏清热泻火, 黄芪益气实卫固表, 诸药共用, 以收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如以气虚为主, 方中黄芪加大用量, 以补气固表止汗;如以阴虚为主, 方中生地黄加大用量, 以滋阴清热止汗;如以阳虚为主, 加桂枝以温阳固表止汗;如以湿热为主, 黄芩、黄连、黄柏加大用量, 以苦寒清热, 泻火坚阴;如郁久化热, 迫津外泄, 汗出过多, 加牡蛎散与山萸肉, 以收敛固涩止汗, 并少加桑叶以凉血止汗。牡蛎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组成, 方中牡蛎咸涩微寒, 有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之功, 配伍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麻黄根甘、平, 收敛止汗, 小麦甘凉归心经, 养气阴、退虚热。诸药合用, 专以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后《医方集解》将方中小麦改为浮小麦,其敛阴止汗之功更强。山萸肉属固精缩尿止带药, 酸、涩、微温, 归肝、肾经, 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 山萸肉中主要含鞣质等是敛汗固脱的主要活性成分,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来复汤, 将其与人参、附子等配伍, 治大汗不止, 体虚欲脱。《神农本草经》指出, 桑叶“除寒热, 出汗”, 《本草纲目》载“经霜桑叶, 除寒热盗汗, 末服”, 现代研究认为, 桑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但并未明确提出桑叶具有止汗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 桑叶中提取的乙酸乙酯能够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肌供氧, 认为可能对心气不足所致的多汗有一定疗效。中医利用桑叶止汗有大量的研究,认为桑叶可用于除结核病引起的多汗, 且用量宜大, 30g起用。但王教授应用桑叶往往量不大, 因桑叶苦寒, 量大易伤阳, 适得其反。{曾利敏,张亚男,王新志.王新志教授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的经验[J].国医论坛,2016,31(02):19-20}
***
【李真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经验】李真教授认为女子经、孕、胎、产、乳的生理活动, 以血为本, 又需耗血, 致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 相对气常有余。多月耗伤阴血, 故多阴虚,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肾阴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故以肾阴虚为主, 肾阴不足, 不能上济心火, 则心火偏亢, 至虚火伏藏阴分, 寐则卫气行于阴, 助长阴分伏火, 两阳相加, 迫使阴液汗出而盗汗。故李真教授认为, 虽然前人有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 但乃一般规律, 不可泥于故。《伤寒明理论•自汗》指出:“自汗之证, 又有表里之别焉, 虚实之异焉”, 当归六黄汤正是为虚实夹杂, 阴虚内热之汗证而设。故临床喜用当归六黄汤随证加减治疗汗证, 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兰室密藏》自汗门, 组成药物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6 g, 黄芪12 g。用法用量:上药为粗末, 每服15 g, 水二盏, 煎至一盏, 食前服, 小儿减半服之。功用:滋阴泻火, 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 面赤心烦, 口干唇燥,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数。方中当归养血增液, 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黄、熟地黄入肝肾而滋肾阴, 三味药物养血补阴, 从本而治, 再用黄芩清上焦火, 黄连清中焦火, 黄柏泻下焦火, 使虚火得降, 阴血安宁, 不致外走为汗, 又倍用黄芪, 固已虚之表, 安未定之阴, 全方六味, 以补阴为主, 佐以泻火之药, 阴血安宁, 盗汗自止。故《兰室密藏》卷下称其为“治盗汗之圣药也。”{栗春芳,王珊珊,李真.李真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经验[J].光明中医,2017,32(08):1096-1097.}
***
【董幼祺教授治疗小儿汗证阴虚火旺】以盗汗为主, 烦躁易怒, 夜寐不佳, 颧红唇朱, 口干喜饮, 便干, 溲量少色赤, 舌质红、苔少或黄偏燥, 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减 (当归、黄芪、黄柏、黄芩、黄连、生地黄、熟地黄) , 此症常加糯稻根须、浮小麦、穞豆衣等敛汗除烦。口干喜饮者, 加石斛、天花粉、知母等养阴生津;眵多烦躁, 心火偏旺者, 加淡竹叶、栀子、酸枣仁等清心除烦。{潘冰,夏明,胡萍萍,等.董幼祺教授治疗小儿汗证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05):23-25.}
[作揖][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