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九座西周大墓,出土3000年前的暖水壶

友书闲读 2024-09-08 09:52:40

1967年6月,甘肃省灵台县的两个放羊的社员,躲进山坡一处坍塌了的山洞避雨时,无意中用镰刀在地下刨出来一个装着绿色液体的暖水壶,打开后飘出一缕轻烟......专家看后道:已经有3000年了。

灵台在泾水和渭水之间,北接陇原,南依岐凤,东临关中。在百草坡西南30里据说是史籍中记载的密须国遗址。当年铸鼎出身的周文王伐密须国不战而胜,命人将战事刻在龟甲上,铸灵台祭天,而后兽血泼于青铜之上继续铸鼎。灵台二字就有周文王伐密筑台典礼的意思。

1967年6月,两个公社放羊的人员扣出一堆废铜烂铁后,还挖出一个青铜筒形提梁卣。卣,是一种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形状和我们现代用的暖水壶非常相似,圆通柱状,有一个提手,提梁两断装饰牛首,腹部共有三道平行的对凤纹,凤鸟圆目,凤尾高高翘起。

整个“暖水壶”的造型精美,雕工细致,审美高雅。重要的是凤鸟纹始于商周,并且只有贵族的墓葬中才能随葬此物。当然,这两个社员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他们打开里面飘出一股浓郁的酒香,浓绿色的液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想也没想的就倒掉了,然后将这堆破铜烂铁当成废品卖掉了。

此后,灵台挖到宝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村民纷纷上山挖宝,都卖给了附近的收购站。

后来,当地的文物管理所接到报案后来到现场,并于同年的10月开始对此地进行考古发掘。统共清理出九座西周大墓,共出土1300件文物,各个价值连城,其中一级文物二十多件,首次发现的文物也不在少数。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初被倒掉的那些酒,应该是除汉代以外保存最好的最久的酒了,但已经被毁掉了。

出土“暖水壶”的墓葬是M1号,除了卣之外,还有21件青铜礼器。其中一件是青铜鼎,高31cm左右,深腹分裆,饰有牛面,兽面纹,目光炯炯,掩埋千年仍清晰可辨。

这些气韵不凡的青铜鼎共有七件,在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如果以此论断,M1的墓主人也许是西周的某一个诸侯级别的人物。

但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在这些西周墓葬中还有一座最大的墓葬是M7号墓,但即便是最大的,长度也不过2.7米,在西周早期的墓穴中属于中等墓,并不算特别高的规格。那么还没有M7大的M1规格显然并不符合诸侯级别,既不是甲字形也不是中字形,甚至连个墓道都没有。

可是这里却出土了不少高规格的礼器,随葬品,不得不让大家对墓主人的身份感到好奇。

会不会是墓主人僭越了呢?

可惜,很多墓葬被自然风化以及盗墓贼破坏,找不到墓主人的相关记录,尤其是最大的m7连礼器都没出土。只有m2和m9就保存的比较好。

M2墓葬一共有四层,第一层就是卣之类的器物,第二层是兵器,戈,戟之类,第三层是车马器,第四层紧贴墓主人的就是比较贵重的玉器等饰物还有贝币。

可以看得出m2的墓主生前享受特权,无论是财富还是军事力量,通过这些随葬品都得以彰显。

考古进行到这里,仍旧是对这个墓葬群的主人们身份成谜。不久后,专门负责清理文物的专家传来了消息,之前发掘出的那个“暖水壶”上找到了一行铭文,上面记载“潶(hēi)伯作宝尊彝”.这个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公伯子男作为爵位名,一种是伯仲叔季作为排行。经过专家考证认为,在这个铭文里的伯应该是爵位名。

潶呢在古文中也有记载,传说在古代百草坡不远处有潶水,这位潶伯也许是周王分封在潶水附近,便以此为名。

很快一个好消息接着一个好消息传来。

在M2中出土的一个青铜方鼎上也找到了一串铭文,上面记载瑗伯作宝尊彝。但是专家查阅了古籍,都没找到关于这位诸侯的记载。

在这片西周的墓葬群里还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人头形銎戟。上面的人雕刻的浓眉深目,并不像中原人的打扮,专家根据形象一一比对确认符合阿尔泰语系的北方游牧民族人种形象。

这个形象让大家想起了曾经一度威胁周朝北方军事的“鬼方”。殷王武丁就曾经派他的王后妇好迎战鬼方,三次打败他们。那么商周时期的墓葬为何会随葬鬼方人脸兵器呢。

原来这个时期流行用战俘祭奠祖先,在兵器上刻着战俘的面目,可以壮大军威,扬士气。同时,墓中还出土了两个玉人,其中一个玉人赤身裸体,另外一具玉人被捆绑四肢,都是西域人的面貌,就更加坐实了这种随葬战俘的习惯。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