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的让人心疼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9-24 09:54:56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愤愤不平 李遇)

公元911年,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吴,君主是杨隆演,当然,这杨隆演只是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权臣徐温的手里。

徐温呢,对待南吴群臣还算不错,不能说特别得人心,但是几乎没有大面积反抗他的,唯一跟他不对付的,就是南吴宣州的将领李遇。

徐温好几次让李遇从宣州出发,到南吴的都城扬州来拜见自己,都被李遇给拒绝了。

李遇这么一给徐温下脸子,徐温就挺老大不乐意,于是他干脆派出亲信大臣王坛到宣州去,这回也不让李遇跟着王坛回来了,而是让李遇就地交出兵权。

对武夫军阀来说,兵权就是他的命,你要他交出兵权,那就是把他的命给夺走了,李遇肯定不干,仍旧拒绝。

自己钦命派出去的王坛吃了闭门羹,徐温脸上更没光了,既然坐下来跟你好好谈你不听,那没办法,哥只能动用武力了。

徐温不再犹豫,另派出麾下大将柴再用,又给柴再用调了不少兵,让他直接到宣州城下叫阵,李遇要是乖乖听话,那就把他拿住,然后擒回扬州,如果他还是不给面子负隅顽抗,干脆强行攻城。

徐温来来回回已经派了好几次人去宣州了,李遇要是肯给徐温的面子,他早就给了,何至于此?何况这次柴再用还是领兵去的,李遇更是不搭理,城门一关,拒绝谈话。

柴再用一看,哟呵,你不想谈,我还不想跟你谈呢?二话不说下令攻城,可是这李遇还真有两把刷子,三月份柴再用攻宣州,可到了五月份,宣州还是没拿下来。

(巧舌如簧 何荛)

也怪不得人家李遇这么嚣张,因为敢在五代十国乱世里这么嚣张的,多少是有两把刷子的,李遇的刷子,就是他善于防守,如果一个人没点本事还要嚣张,那也可以嚣张,但是往往只能嚣张一次就下线了。

和谈谈不妥,这才动兵,可动兵也拿不下人家,那没办法,事情只能退回原点,只能再找人谈。

这一次,朝廷派出了大臣何荛。

何荛区区文官,手不能缚鸡,膀不能拉弓,但是却很有胆量,他不带任何兵器,只身进入宣州城拜见李遇,说了这么一句话:

将军如果要谋反,尽管取我项上人头便是,可是将军如果并无谋反之心,为什么要和朝廷的军队对抗呢?干嘛不跟我走出城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您说李遇是要自己单干吗?他是要脱离南吴吗?他是要反叛和谋逆吗?他还真不是,他只不过是不服徐温罢了。

而且,就在何荛在宣州城里劝说李遇的时候,城外的柴再用还把李遇在扬州任职的儿子扣在城外做人质。

这叫什么?这叫做硬中软来,软中硬,这种手段一用出来,就是圣人在世也顶不住啊,因此李遇考虑之后,他放下武器,大开城门,走出了宣州城。

在他看来,这场较量,终归是自己输了,徐温已经做大,已经成为了南吴的实际控制者,自己再坚持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所以投降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至少,保全身家性命。

何荛和我虽然萍水相逢,可他以国士待我,必然不负我。

可是他没想到,他已经不准备再和徐温对抗,可徐温却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因为徐温早就授意柴再用,只要李遇一出城,当场格杀,夷灭全族。

所以,当李遇带着全家老小从宣州城里刚刚走出来,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呢,兵士们一哄而上,已经把他们全都杀掉了。

政治斗争就是这么的残酷,一生挣扎,到最后只换来几片裹尸布。

李遇,死了。

(南吴权臣 徐温)

对于徐温来说,李遇的死那简直就是拔疮,这简直是让自己长出了一口气,反对的声音没有了,那自己就能高枕无忧的做这个南吴权臣了,所以后来徐温都已经不在扬州坐镇了,而是领兵到润州和南京去驻防,至于扬州以及控制杨隆演的工作,他则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徐知训。

徐温认为天下既定,可以高枕无忧,甚至都开始把儿子放到了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可是他想不到,李遇的反叛,还仅仅是个开始,他离开扬州不过一年时间,就出大事儿了。

这说南吴皇宫里有俩小将,一个叫做李球,一个叫做马谦,这俩人是宿卫将,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保护杨隆演的安全,可是有一天,俩人突然挟持了杨隆演,胁迫杨隆演登上城楼,要求杨隆演命令军队擒杀徐知训,这俩人想要拨乱反正,徐知训不能抵挡,眼看就要被擒,幸好这个时候南吴的老将朱瑾从宫外杀了回来,击杀了李球和马谦,这才保护了徐知训的周全。

朱瑾这个人,原本是中原地区的军阀,被朱温逼得走投无路了才投奔杨行密,可本质上他和他南吴杨氏这帮人是有感情的,杨行密对他有先主收容之恩,但是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帮助徐知训呢?因为他和徐知训也不是普通关系,徐知训小的时候经常向朱瑾请教兵法,此二人遂结下了师生之谊,朱瑾一直把徐知训当徒弟看待,所以也有心想要保护他。

可是吧,这个徐知训,天性顽劣,人品不济,道德上更是有严重的瑕疵。

朱瑾有匹脚力非凡的马,徐知训相中了,于是就找朱瑾要,朱瑾没给,因为名马一来认主,二来性烈,他朱瑾多少也是在数十年混乱中磨砺出来的名将,他能驾驭这匹马,但是徐知训年轻,他只知道名马宝贵,却不知道名马也得高人训,训不了,训不好,给你也是白搭。

人生在世,奇怪的很,有时候人选马,可有时候,马也要选选人。

人家的宝马,那给你是交情,不给你是本分,可是徐知训受不了,他非常的生气,竟然雇了好几个刺客跑到朱瑾的家里去刺杀朱瑾。

徐知训实在是太小瞧朱瑾,也太天真了,他派出去的三脚猫刺客连朱瑾的身都近不了,反而全被朱瑾轻易杀死。

朱瑾明知道这些人是徐知训派来的,碍于其父徐温的权势,也只能是隐忍不发,装糊涂,把几个刺客杀了之后,还得负责收尸,在后院挖了好几个大坑,都给埋了。

这趟不白来,管杀还管埋。

(军中大将 朱瑾)

后来徐温到润州和南京带兵时,徐知训负责坐镇扬州,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这个老师朱瑾呐,在朝中权势比较大不说,跟自己还有那么点若有若无的矛盾,徐知训干脆找了个理由,要把朱瑾从扬州调到地方去上班。

这徐温他是权臣,他到地方去上班,是他自己决定的,是他主动要去的,目的为了锻炼儿子,给子孙后代铺路,可朱瑾不一样,他勉强也算南吴创业之臣,当年那是跟着杨行密一起打过江山的,现在徐知训二话不说就要给他调离,您想想他心里能好受么?

但是,朱瑾这个人,非常的稳重,平时不动声色,徐知训要把他调走,他也不拒绝,也没有表现出抵触的样子,而是就打算离开扬州去上任了。

这一般大臣从京师调到地方,收拾行李直接就去了,但是朱瑾不一样,朱瑾毕竟是徐知训的老师,徐知训怎么也得去送一送朱瑾,于是朱瑾临走之前,徐知训就到朱瑾家里去赴宴,师生叙旧,吃喝敞怀,反正这顿饭之后,咱们一拍两散,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老死不相往来。

可是也奇怪了,这以前吧,朱瑾不苟言笑,他又有师傅的这个身份,所以平时对徐知训一直是板着个脸,这回徐知训没安好心,要把朱瑾从扬州踢走,朱瑾却一反常态,不仅是好吃好喝的伺候徐知训,话也密了,态度也好了,吃饭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小妾叫出来劝酒,甚至还说要把之前徐知训一直想要的那匹马送给他,一顿吃喝,这就给徐知训灌的不轻,饭吃完之后,朱瑾又十分亲切的拉着徐知训的手,把他拽到内室,要让徐知训和自己的夫人陶氏见礼,意思就是以后也见不着了,见见师娘行行礼吧?

徐知训已经喝的是五迷三道,早就醺然踉跄,醉步凌云了,他迷迷糊糊的给陶氏行礼的时候,朱瑾偷偷的绕到徐知训的身后,抄起早已经准备好的笏板,狠狠砸下,徐知训应声倒地,身躯如同被狂风卷起的落叶,无力地向前倾倒,双眼圆睁,满是不可置信与惊愕,而埋伏在屋里的兵士们一哄而上,一人一刀,眨眼间就把徐知训给砍死了。

笏板,就是电视剧里大臣上朝手里拿的那个牌子,此时却成为了杀人的利器。

最后,朱瑾割下徐知训的首级,骑马奔入王宫,直接就找到了杨隆演。

朱瑾把徐知训的头颅扔在地上,大声道:

我已经为南吴除掉了这个祸害。

(大难临头 徐知训)

这句话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其背后的含义不简单,眼下徐温在地方,扬州由徐知训控制,现在徐知训已经死了,被朱瑾杀掉了,那么南吴杨氏,也就是这个杨隆演作为君王,他就可以趁机拿回主权,只要控制了扬州,就可以重新号令淮南,举南吴之兵诛贼讨逆,区区徐温,还不是插标卖首,论罪待死么?

你杨隆演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傀儡君王,你难道一点也不想要拿回主权吗?你没有机会,朱瑾给你制造了机会,而且这机会千载难逢,这是改弦易辙,逆天改命的最好时机,一定要抓住啊!

谁成想,杨隆演的身上丝毫没有继承他的先祖杨行密当年横刀立马,纵横淮南,三十六名将取天下,栉霜沐露,含蓼问疾,活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如此大好良机,看着徐知训仍在滴血的人头,杨隆演简直吓破了胆子,只说了一句:

此事全是将军你一人所为,和我毫无关系。

朱瑾什么情况都想到了,为了这次刺杀行动,为了复兴南吴杨氏的基业,他脑细胞都要烧干了,可是他终究是想不到,杨行密的后人竟然能窝囊到这种地步。

深宫寂静,长夜悠悠,月光如练,洒落在空旷的庭院中,银辉铺满了青石小径,长廊曲折,蜿蜒伸向未知的深处,两旁是雕梁画栋,繁复的图案在月光中若隐若现。

朱瑾的身影笼罩在忽明忽暗中,谁也看不到,他的脸上,此时此刻,是什么表情。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卷四十二·杂传第三十》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

10 阅读:235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