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68岁朱元璋去看望70岁老友汤和,朱元璋一进门,只见汤和已中风,不能说

福星徠说事 2024-07-08 19:12:47

1395年68岁朱元璋去看望70岁老友汤和,朱元璋一进门,只见汤和已中风,不能说话了,直流口水,来看望汤和之前,朱元璋刚刚诛杀了宋国公冯胜,明朝开国六公爵一个不剩,汤和用一种乞求的眼光看着朱元璋,好像在问陛下,您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乱世成就挚友缘,共赴沙场建鸿业。朱元璋与汤和,两位出身贫寒的少年,在动荡不安的元末相识相知,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挚友。   少时的贫苦生活磨砺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而对理想的追求则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当红巾军的旗帜在大地上飘扬,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反抗元朝的洪流中。战火纷飞,生死难料,但朱元璋和汤和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传奇。   最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元朝的统治被推翻,明朝的旗帜在大明宫广场上冉冉升起。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皇权在手,朱元璋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清洗。曾经的战友,都成了他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汤和看透了好友的心思,明白自己若是继续留在朝中,恐怕难逃荆棘加身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主动告老还乡,远离是非之地。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诛杀了宋国公冯胜,至此,曾与他一同开创基业、血战沙场的六位开国功臣,全部罹难于他的猜忌和权谋之下。   68岁的朱元璋,在经历了无数场生死考验和政治角力后,他早已褪去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警惕和决断。   然而,在诛杀冯胜后,这位心如铁石的君主却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他要去探望他的老友,70岁的汤和。   尽管汤和已经无法言语,但他的眼神却道尽了千言万语。朱元璋站在老友的床前,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挣扎。   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巩固政权、平定天下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不采取残酷的手段,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和异己,哪怕那些人曾经是他的亲信和战友。这是一个帝王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是权力的代价,也是王位的孤独。   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无情无义的。昔日并肩作战的挚友,转眼间就可能反目成仇。生死离别,不过是这场游戏的常态。   面对老友无声的控诉,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放过汤和。但是,他们之间的君臣之隔,已经难以消弭。曾经的知心话,再也说不出口;曾经的欢声笑语,也已成为过往云烟。   悲剧的帷幕在同年落下,汤和终究没能战胜病魔的侵蚀,溘然长逝。朱元璋得知这个噩耗时,悲痛万分,内心的创伤和愧疚一时之间难以平复。他下令追封汤和为东瓯王,并为这位故交修建了庙宇,以示对他的怀念和敬重。   历史已经尘埃落定。朱元璋和汤和,这两个出身贫寒的少年,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史书的字里行间。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无尽的遐思和感悟。   让我们铭记朱元璋与汤和的故事,铭记那些曾经的誓言与情谊。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努力成为一个真诚且坚定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世界。 (主要信源:参考 百度百《朱元璋》、《汤和》)

0 阅读:6552
评论列表
  • 2024-07-09 01:03

    朱剥皮真不是个东西

    用户10xxx59 回复:
    骄兵悍将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疼的事,你说朱剥皮不是东西,李自成是东西,但被刘宗敏这帮骄兵悍将把刚到手的江山给败了。
  • 2024-07-09 00:39

    老朱杀谁也不会杀汤和,首先,汤和是老朱多领路人,其次,汤和没威胁,打天下的过程中,除了老资格,汤和真的没啥贡献,军中也没啥威信,能力也一般,如果不是作为看在领路人的份上,估计连个伯爵都捞不上,后来老朱为了给他封个公爵,也是煞费苦心,哪里容易捞军功就派哪里去,终于在洪武十一年封了公爵,最后,汤和很低调,很低调,从不抱怨,对老朱也算忠心,老朱很放心。

  • 左右 16
    2024-07-09 08:57

    明朝也是不得善终

  • 2024-07-09 09:23

    个人观点,相比于清,更讨厌明!明是汉文化之垃圾腐朽之大成者!极端自私到极至!自私自立之不作不死……

    有风南来 回复:
    这玩意。当皇帝不是想干谁干谁
    12347 回复:
    你娃儿懂个锤子
  • 2024-07-09 00:37

    愚昧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