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国与英国签完斯贝发动机引进合同,英国人突然反问:“中国有吴仲华,还

书生谈事 2024-07-08 17:01:14

1975年,我国与英国签完斯贝发动机引进合同,英国人突然反问:“中国有吴仲华,还要引进航空发动机?”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年12月6日——吴仲华:船骥托起一片天     吴仲华,一个响彻航空界的名字,一位叶轮机械领域的先驱,一代爱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与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传奇;他的故事,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心系国家、无私奉献的缩影。     吴仲华191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代的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理天赋和惊人的学习能力。     1936年,年仅19岁的吴仲华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在清华,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受到了众多师长的赏识和同学的敬仰。       1943年,吴仲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远赴重洋,开始了他的海外求学之旅。     在麻省理工学院,吴仲华师从世界著名的航空科学家毛诺教授,潜心研究叶轮机械理论。他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很快就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     1948年,年仅31岁的吴仲华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成为当时中国在该校的第一位航空博士。毕业后,吴仲华进入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工作,开始了他辉煌的科研生涯。     在美国期间,吴仲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率先提出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被国际同行誉为“吴氏方程”,成为叶轮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     他还开创性地将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叶轮机械研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吴仲华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中,推动了现代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       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吴仲华却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携妻子李敏华回到祖国。1954年,吴仲华夫妇克服重重阻碍,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回国后,吴仲华立即投身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20世纪70年代,为了尽快提升中国空军和海军的战斗力,周恩来总理决定从英国引进先进的“斯贝”涡扇发动机。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权威专家,吴仲华全程参与了引进谈判和试制工作。     他多次出国考察,为谈判提供技术支持;他率领团队攻坚克难,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150台发动机的试制任务,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垄断。     然而,引进“斯贝”发动机,只是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化之路的第一步。吴仲华深知,只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为此,他倾尽毕生心血,推动“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     他带领团队,从设计、制造、试验、装配等各个环节入手,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攻克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中国自主研制的“涡扇-6”发动机终于问世,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制造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了。     吴仲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     吴仲华还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开创了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吴仲华因病逝世,享年75岁。他的一生,是科技报国的一生;他的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当选“两院”院士的科学家,吴仲华以他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航空报国之歌。他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他的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是吴仲华的名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如今,中国已经成为航空大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航空发动机。       这其中,凝聚着吴仲华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航空梦。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吴仲华的传奇人生,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奋斗史诗,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真谛,展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风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科研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他的一生,是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缩影;他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