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宰相姚崇患病,命不久矣。咽气前,他掐着长子的手,含泪说:“我走后,

鲸鱼铲史官 2024-07-08 07:53:48

公元721年,宰相姚崇患病,命不久矣。咽气前,他掐着长子的手,含泪说:“我走后,咱家会被灭族!有1件事,你须谨记,听我安排。”[玫瑰]

(信源:[1]《新唐书》)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权倾朝野的宰相姚崇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位历经武周、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元老,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过人的智慧,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局悄然展开,这场布局的主角,正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敌——张说。

姚崇,出生于陕州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凭借过人的才华,在仕途上步步高升。

他先后在武则天和唐睿宗时期两度拜相,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与他同时代的张说,出身寒门,却同样凭借出众的才华和精明的政治手腕,成为唐朝政坛的一颗耀眼明星。

两人虽出身不同,却都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都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他们既是君主倚重的股肱之臣,也是彼此竞争的对手,在权力漩涡中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对手戏。

姚崇和张说,一个深谋远虑,一个锋芒毕露,两人在政治理念和行事风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为他们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姚崇洞察人心,做事滴水不漏。他深知唐玄宗对几位兄弟心存芥蒂,因此当他发现张说说漏嘴,透露自己曾私下接触岐王李隆范时,便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打击对手的机会。

他借着自己腿疾的机会,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告知唐玄宗,成功地利用了皇帝的猜忌之心,将张说说贬出京。

这一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展现了姚崇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深谙权力的游戏规则,懂得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一击致命。

然而,姚崇深知,政治斗争永无止境,即使自己身居高位,也无法保证家族永远安然无恙。特别是在自己死后,曾经的政敌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家人进行报复。

因此,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姚崇为家人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死局”。他预料到张说一定会来吊唁,便嘱咐儿子将自己生前珍藏的文物字画摆放在棺椁前,并故意透露这些都是留给张说的。

张说素来贪财,看到这些珍宝,果然心动不已。姚崇的儿子趁机提出,希望张说能为父亲撰写墓志铭。张说被这突如其来的“馈赠”冲昏了头脑,欣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然而,张说没有想到的是,这正是姚崇为他设下的一个陷阱。姚崇的儿子在拿到墓志铭后,立刻将其呈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到这篇歌功颂德的文章,龙颜大悦,下令将其刻碑立传。

就这样,姚崇利用张说的贪婪和虚荣心,为自己赢得了一个“身后名”。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一计谋,将张说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如果张说说他坏话,就等于否定了皇帝的眼光,这对于张说来说,无疑是自掘坟墓。

姚崇和张说的故事,是唐朝政治舞台上的一段传奇,也是中国古代官场权谋斗争的缩影。

姚崇的智慧,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洞察人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和家族争取最大的利益。他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能够运筹帷幄,化解危机。

而张说,虽然才华横溢,却最终败在了自己的弱点上。他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风险,最终落入了姚崇的圈套。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权谋斗争的背后,其实是人性的博弈。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想要生存下去,不仅需要过人的才华,更需要谨慎的策略和灵活的手腕。而姚崇和张说的故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教材。

他们的故事,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启迪着后人。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勾心斗角,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明辨是非,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via:慢纪硬核说

0 阅读:3889
评论列表
  • 2024-07-13 13:30

    张说心想,人已死,恩怨皆散,已得到巨额财富,何不顺水推舟。

    爽然若失 回复: 小鲁班
    是这样。看似心机实则坦荡。这是古人的高妙之处。
    小鲁班 回复:
    是的,写故事的人心理太阴暗,事事都阴谋论,事事都只想着算计。
  • 2024-07-11 17:29

    谋略与权谋,只有中国才是世界的祖师爷!

  • 2024-08-15 08:40

    可悲

  • 2024-07-28 12:14

    这不是双赢?难道不要钱和一个死人死磕,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报复不是政治家所为,而且很明显的不是财富,而是继承了政治势力,交易成功

  • 2024-07-26 07:57

    事后张说曰:死姚崇算计活张说,我不如他也!

  • 2024-07-15 20:55

    姚汝能的爷爷[捂脸哭]

  • 2024-08-06 12:39

    真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