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稼先在临终前提出想要在去看一眼天安门,可当他乘坐的轿车驶过天安门时

痴珊看历史 2024-07-06 17:46:11

1986年,邓稼先在临终前提出想要在去看一眼天安门,可当他乘坐的轿车驶过天安门时,他忽然对一旁的妻子问道:“30年后,国家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许鹿希听到丈夫的询问,瞬间就红了眼眶,她看着丈夫那消瘦的身体,强忍着泪水,笑着安慰到,“你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国家肯定会记得你。”   邓稼先看着车外的天安门,思绪却慢慢回到了从前。   邓稼先的父亲是北大,清华两个学校的教授,这样的家庭为邓稼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卢沟桥事件爆发后,那时年幼的邓稼先,南下避难,并发誓以后要报效祖国,在求学路上,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最终踏入了核科学研究的殿堂。   后来,26岁的邓稼先以本科生的身份取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后,导师极力邀请他前往更高级的学府继续深造。   可正值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国家急需科技人才,尽管在美国的生活条件优越,但他毅然选择回国,投身到祖国的核武器科研事业中。   虽然美国方面极力阻挠,用各种方法拒绝邓稼先合情合理的回国请求,甚至采用了软禁监听等方式,可邓稼先的回国热情却从未减少。   1950年,邓稼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国后的邓稼先,在研究所度过了两年的时光,那时才二十八岁的邓稼先,已经是研究所的副教授了。直到1958年,北京的一通神秘来电,打破了这平淡的科研生活。   这通电话告诉邓稼先,希望他能参与到中国原子弹的研发之中,邓稼先看着尚且年幼的一对儿女,最终还是决定放下私情,答应了这通电话。   第二天,他告诉自己的妻子许鹿希,自己要离开去做大事,这辈子把这件事做好,死了也值了。   从此,研究院里少了个名为邓稼先的副教授,西北的荒漠中却多了一个原子弹的研发人员。   邓稼先带领团队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进行核武 器研制工作,那里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苏联撤走了所有资源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硬生生的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原子弹。   没有资料,那就自己推导研究过程,没有计算机,那就自己用算盘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算。   当基础数据完成,开始进行实验时,危险程度程几何式上升,在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过程中,邓稼先身先士卒,不顾危险,多次亲自去试验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   1964年10月16日,那是一个让无数国人欣喜若狂的日子,中国第一课原子弹成功引爆,一朵蘑菇云出现在了戈壁滩上。   而这一切,邓稼先带领的团队只花了五年,后来,他又和于敏一起联手进行氢弹的开发,从零到原子弹,中国花了五年,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花了两年零八个月。   可意外悄然来临,当一次试验出现意外时,邓稼先冒着被辐射的危险,亲自去寻找残存的弹片,只为了能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可核辐射最终还是让邓稼先患上了癌症。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科研工作,而是继续带病坚持工作。   直到组织上强制要求他必须前往治疗时,大家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到底是多么的糟糕。   全身各种指数严重超标,负责体检的医生更是惊呼,你是吃了什么毒药!   直到1986年,邓稼先的事迹才被传播开来,可这时的他已经是弥留之际,虽然应得的荣誉没有迟到,可他似乎撑不住了。   他提出去天安门走一走,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邓稼先在临终前仍不忘祖国的科技事业,他留下了遗言,内容竟然是关于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继续努力,并叮嘱到“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享年62岁。

0 阅读:1531
评论列表
  • 2024-07-06 20:10

    👍👍👍

  • 2024-07-06 19:59

    邓老千古!致敬中国两弹一星的中国科学巨匠们!中国的脊梁![祈祷][祈祷][祈祷]

  • 2024-07-06 19:58

    40年了,我们不但记得邓稼先,还记得图1右边哪位[哭笑不得]

  • 2024-07-11 11:15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基石一一是科学巨匠门!

  • 2024-07-06 20:01

    有俩根脊梁骨是你给的

  •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