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施之主

四季之爱 2024-07-06 12:13:38
我看到“施主”这个词总觉得很好笑,好像这个人是给自己施舍的所以就是主人了。人们的虚伪已经大到让自己能忘记、主动看不到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地步。人们活在一种固化的自我认知,自我设定,也就是所谓性格之中。 我们看人总觉得可以认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秉性、特征都是固定的,通过不出几天的相处就能基本掌握他的思维、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深度。因此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会觉得没意思,本来还挺好奇的一个“新鲜人”很快就变成了“旧人”。人们要么责怪对方为什么如此容易移情别恋,要么就责怪自己怎么如此薄情寡义。似乎这种不能长情的习惯是不对的,是人性层面未能修炼更好的证明。因此一个人就应该对自己不断反省,让自己越来越靠近圣人,或者至少用一个伦理道德的高尚性来要求自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最简单的要施与而不要攫取开始,人们不断扭曲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私本性,让自己显得不要那么坏。当一个人开始接纳这种观点,并且开始不断监督、要求和改进自己的时候,他就会越来越“奇怪”。从一个原本大家都知道的有一点那么小气的人,变成了一个看似也没这么大气的怪人。于是“施主”这个词可能就会时不时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也证明了他始终在要求自己变得更好。 这些看似复杂的,混乱的,矛盾的和冲突的想法、理念和信念夹杂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人的性格。虽然看似他有很多好的一面,比如总是面带微笑,比如总是用一个好人的“应该”来要求自己,让你在和他的相处中至少觉得利益没有这么受到侵占。但是你会发现他却还是没有深度,你对他的好奇自然会越来越衰减,除非你也是一个这么认为的人,你们有了共识。 一个人离开了另一个人,其实都是“受不了”了。只不过这种受不了是有时间性的,有的是几分钟,有的几小时,几天,几年。不管怎么样,一个和你有着那说不清楚的缘分的人,总是会让你魂牵梦绕,似乎忘不掉他。于是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厌烦而离开彼此,再思念到怀念到又不经意地重逢。这种拉扯感构成了人和人相处时本质性的浓郁,而这种关系的最典型的就是夫妻了。 人们强调做自己,或者强调不要为了自己,都是一样在用一种程序化的逻辑运行一个叫做“人”的机器而已。不管这个程序看似有多智能,其能修改的范式总是很少,而只能不断调整其知识的存储范围和反馈方式。因此当我们人类文明的机器智能越来越先进的时候,人类的心理范式很快就会被学去了,而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和人交流还不如和机器,既然一样都只有几分钟的热度而已。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07-07 01:59

    无聊得有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