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片状到线性的连续感

四季之爱 2024-07-05 00:15:10
如果我们是为了了解一个故事而看一段视频,你可能都感觉不到视频的存在,而只能感觉到故事。当你感觉到这是一个视频,而不是真实事件的时候,可能技术和视觉效果超过了故事本身。我们人对事物的感知有其局限性,每次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层面,或者说方面。因此我们如何界定信息本身,又如何解释事件和最终的现实。 我们同样可以怀疑现实世界中的故事。我自己经历的一切,即使已经年过半百,是否我经历过的是真实的呢?或者只是我的感知系统的另一种体验罢了,就像由于这个电影的精彩而忘记其实这是一部电影,我只是在通过眼睛和耳朵接受创作者传达的信息罢了。我们的世界是否也是某个人的作品呢?只不过在这个作品中我的感官更全面地被使用了,触觉、嗅觉、味觉都被加上了。 人对中断的,静止的画面有不同的感受,区分于看似连续的视频或者现实体验。在中断后产生的某幅图像面前,我们会自动补全其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从而让这幅本来是静止的图像变得栩栩如生,于是我们说这是一幅好照片,好绘画。因此如果一个作品、图像无法让人产生共鸣,那么其被观众赋予更多生命力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于是很多人看过了之后就忘了,无法达到一种冲击力、震撼力,也不能对他来说算得上一个好作品。 如果观众过度关注于每一幅静态的图像,那么连续的视频就失去了其意义,变成了幻灯片的播放。就好比一组美女写真照片,可以自己手动一张张看,换成了视频的动态相册其实还是一张张照片罢了。连续图像为什么能传达某种故事或者理念、感觉呢? 当你放松了对个别图像的关注后你才可能用一种较为松弛的方法和注意力来关注连续的图像,也就是人对视频影像的解读是基于放弃对静态图像的解读后产生的。这个现象蕴含着重大发现——人类事实上也是可以调整自己感知的维度的。因为当你仔细观察自己观察影像的时候的状态,你并没有非常沉浸于图像本身,而是浮光掠影般地在瞬间即逝的图像上留下一丝自己感知。类似你拿着一支笔,在所有的划过的幻灯配上留下了一个记号。而有趣的是,这些本来也是分离的记号却能连起来让你感受到了故事,然后进一步变成了一种情绪的感受,各种感动或者痛苦、欢笑等等。 从客观世界的信息层面,也可以说是由各种场、波、震动和粒子组成的客体,变成了一个“我”的主体感受,这是何等有趣的一个现象。因此人类实际上也可以把这种能力用到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上,因为毕竟你没必要这么用力地记住每个时间中留下的记忆,而可以让自己更顺滑地去感受整个生命本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