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

瑛悦说事儿 2024-07-04 19:29:38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刘本昆,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杰出学子,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在伦敦分行工作期间,不仅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守护着国家的财产,更以他的正直和善良,温暖了异国姑娘多莉的心。   他的正义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多莉,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勇敢善良的中国青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如春风般吹遍世界,刘本昆的心中涌动着无法抑制的激动。   他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多莉,也被刘本昆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她毅然放弃了英国优渥的生活,追随爱人来到中国。   1957年,多莉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这个东方古国的一员。   1967年,经过多次申请,刘本昆夫妇终于获得了回国工作的许可。   为了能够尽快回到祖国,他们变卖了在英国的所有家产,其中就包括一套以极低价格出售的优质公寓。   这笔钱,正是他们后来匿名捐赠给国家的1.2万英镑。   那么这笔钱啊送到了谁手里呢,又有什么用途呢?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他的妻子邓颖超将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数百万群众挥泪告别。   周总理的一生,不仅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在个人生活中展现了他的简朴和无私。   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工资总和为每月748.3元,这在当时虽然不算低,但他们的生活开支却极为单纯。   主要用于党费、房租、伙食等必要开支,还有订报纸和补助同事等小规模开支。   在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周总理的名下发现了一笔1.2万英镑的存款,加上存储的利息,折合人民币约46.7万多元。   这笔钱,是周总理生前未曾提及的,他又是如何收到的呢?   在1967年的一个普通日子里,周总理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信中除了表达对国家建设的支持,还附带了一张1.2万英镑的汇票。   这笔巨款,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寄信人表达了自己多年积攒的财富,渴望为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贡献一份力量,却苦于缺乏合适的捐赠渠道,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备受尊敬的周总理,期待他能代为妥善处理。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赠予,周总理作出指示找到捐赠者,将款项归还。   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寻找匿名捐款人的工作如同大海捞针,难以有效开展。   为了保障这笔巨款的安全,工作人员几经辗转,最终决定以周总理的名义,将这笔钱存入了中国银行。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最为稳妥的。   三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半生的时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历史的变迁。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   然而,这笔巨款却一直静静地躺在银行的账户里,等待着它的主人。   直到1997年,这笔带着历史印记的巨款在一次例行审计中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银行高层对此感到好奇,周总理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的工资收入怎么可能支撑起这样一笔巨款?   于是,银行工作人员开始仔细翻阅泛黄的档案,甚至不辞辛劳地寻访当年经手此事的银行老员工,试图拼凑出三十年前的真相。   经过调查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终于揭开了这笔巨款的神秘面纱。   原来,这笔钱的主人,并非什么隐姓埋名的富豪,而是一对平凡而伟大的跨国夫妻——刘本昆和多莉。   三十年后,刘本昆因为疾病缠身,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当银行工作人员找到这对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夫妻要归还那笔巨款时,两位老人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这笔钱是我们对祖国的一份心意。”多莉老人说道。   刘本昆老人微微一笑,尽管身体虚弱,但他的声音依然坚定:“我们只是做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事,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刘本昆和多莉老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信息来源:周恩来纪念网——揭秘1967年周恩来一笔1.2万英镑存款之谜

0 阅读:2998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