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了一位“袁隆平”!他让粮食产量增长1000亿斤,喂饱5亿中国人,被称为中

痴珊看历史 2024-07-04 18:59:41

中国又出了一位“袁隆平”!他让粮食产量增长1000亿斤,喂饱5亿中国人,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更有老百姓称呼他为当代后稷。   这个人名叫李振声,1942年,山东迎来了无与伦比的大旱灾,足足旱了三年,那时年仅十一岁的李振声,看着在旱灾中痛苦挣扎的农民们,李振声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他不愿意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天要下雨他无法控制,可如果粮食产量高一点,大家就能多留点粮食,度过这段痛苦的日子。   李振声在心里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为别的,就为了老百姓不再饿肚子。   虽然李振声从小学习就好,可常年的战乱,他的家庭负担不起他的学费,而李振声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主动辍学,外出谋生。   他来到了济南,并迎来了自己一生的转折点,一张招生告示。   那时的李振声刚刚来到济南,在大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告示,学生甚至包吃包住,他想起了自己学习的初心,抱着不留遗憾的想法,他鼓起勇气前去报名。   良好的基础让他顺利的通过了招生考试,到了1951,李振声顺利毕业。   李振声来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在这里,他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到了1957年,李振声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的前往北大荒,开发祖国的西部。   他信心满满的来到这里,准备将荒地开垦成良田,体内的农民基因觉醒,在这里的一年时间里,他带着当地居民,种植了大量的小麦,正当大家等着丰收的时候,一场黄绣病席卷了全国。   黄锈病不针对人,他只针对农作物,特别是小麦,一旦小麦患上了黄锈病,便会迅速病死,这一场黄锈病使得当年全国的小麦产量都大量缩水。   李振声看着农民们一年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心情很不是滋味,自己学农不就是要帮农民们过上好日子吗?可为什么自己却无能为力。   他决定研究能预防黄锈病的方法,经过他的不懈研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小麦本身的基因样本太过于单薄,根本没有办法预防。   难道就这样了吗?一切只能看天意?李振声不信命,他决定再深入研究研究,直到他回想起了曾经学的杂交知识。   李振声恍然大悟,对啊,小麦缺少什么,那就补什么!他开始寻找那些不会患黄锈病的植物。   经过他的努力,他真的找到了一种名为偃麦草的植物,他不会受到黄锈病的影响,这种发现让李振声欣喜若狂,接下来只要将小麦和偃麦草进行杂交,将其中的抗病因子遗传进小麦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李振声迅速的开始了实验,他采用了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两种植物杂交,可却并没有任何效果。   连续几百组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方向,就在他准备放弃时,突然有一组实验成功了,产下了几枚种子。   李振声信心大增,立刻将其进行培育来验证自己的理论,结果是喜人的,这种新型小麦,完全不怕黄锈病。   李振声喜极而泣,这不仅是因为实验的成功,更是因为他小时的梦想,让所有人吃饱饭,即将成为现实。   李振声不断对这些新小麦进行优化,并将这种新型小麦取了个名字“小偃”   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偃系列不断的升级进化,成为了高产,抗病的新小麦。   成功了的李振声开始上山下乡,劝乡亲们使用这种新型小麦,可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骗子,这些新小麦是假的,不愿意尝试。   李振声也不恼,他知道粮食对他们的重要性,他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劝说,甚至说道:“大爷,你尽管试,要是出了问题导致你颗粒无收,我自掏腰包,给你补上”   于是小偃系列被推广了出去,随后一年里,小麦产量增产了几十亿,小偃6号更是创下增产40亿的记录。   凭借小偃6号,李振声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更是获得了最高科技奖。   如今已经93岁的李振声依旧活跃在试验田里,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