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囚禁,4天水米未进。奄奄一息之际,她收到了父亲崇琦

历史有小狼 2024-07-03 17:51:21

1875年,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囚禁,4天水米未进。奄奄一息之际,她收到了父亲崇琦偷偷送进来的食盒。谁知,食盒里面竟然空无一物。阿鲁特氏见状,苦笑一声,随即决定自尽!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慈禧太后,原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对权力的追求可谓极端强烈。在她儿子同治帝即位前夕,她已经精心安排好一切,希望通过儿子的口中将自己封为太后。然而,六岁的同治帝在登基大典上未能按母亲的吩咐发声,这导致慈禧未能立即被封为太后,令她极为愤怒。 在咸丰帝去世后的大殓礼上,皇太后最终干预,确保小皇帝当众封慈禧为皇太后。由此,同治朝有了两位皇太后:东宫的慈安皇太后和西宫的慈禧皇太后。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垂帘听政,牢牢掌握国家大权。 随着同治逐渐长大,慈禧的权力欲仍未有减退的迹象。清朝盛行早婚,男孩一般在十至十四岁便成家,但同治直到十七岁仍未娶妻。慈安太后看出其中的缘由,屡次提醒慈禧应该为同治筹办婚事,以便归政。在慈安的多次提醒下,慈禧终于勉强同意。 在选择皇后候选人的过程中,慈禧的用心又显露无疑。候选人中的阿鲁特氏,是蒙古状元崇绮的女儿,年龄较大,举止稳重,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而另一候选人富察氏,年纪轻、天真无邪,更易于被操控。慈安太后倾向于选择阿鲁特氏,认为她的成熟和教养能为朝廷带来稳定。相对而言,慈禧则偏好富察氏,因为她认为富察氏容易控制,有利于自己继续握有朝政大权。 同治帝自幼经历了丧父之痛和缺乏母爱的孤独,他所向往的是一个能给予他姐姐般温暖的人。阿鲁特氏以其知识和气质符合同治的理想,使他对她产生了深厚的好感。然而,在慈禧和慈安的权力博弈中,同治帝的个人感受显得尤为微妙和复杂。 同治帝虽偏爱阿鲁特氏,但其生母慈禧太后坚持推荐富察氏,这让年轻的皇帝陷入两难。在决定的关键时刻,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受到慈安太后的慈爱鼓励,另一方面则面对慈禧的严峻压力。 在紧张和不安中,同治帝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做出选择。他让两位候选人从泼在地上的茶水中走过,以此观察她们的行为和举止。结果,阿鲁特氏表现出了端庄和大方,而富察氏则显得过于小心翼翼。同治帝据此决定,选阿鲁特氏为皇后,而将富察氏定为贵妃。此决定虽然得到了慈安的支持,却使慈禧极为不满,但她无法反驳同治的决定,只能愤然离开。 阿鲁特氏出身显赫,祖辈均为朝中重臣,本人才艺出众,深受同治帝的喜爱。然而,成为皇后后的她却遭到了慈禧的频繁排挤和折磨,甚至被禁止与同治帝同房。这种矛盾加剧了宫廷内的紧张气氛。同治帝因为对阿鲁特氏的同情和爱护,以及对慈禧控制的不满,最终独自居住在乾清宫,生活孤独而忧郁。 后来,同治帝因外出寻欢而染上疾病(一说为梅毒或天花),情况危急。阿鲁特氏不顾自己的困境,前往乾清宫看望,并向同治帝倾诉自己的苦楚。同治帝的安慰未能持久,因为慈禧偷听到这段对话后,愤怒地闯入并对阿鲁特氏进行了暴力攻击。 经此一事,阿鲁特氏更是深知自己的处境艰难,但她表示自己将坚守皇后的尊严,不愿意屈服于慈禧的压迫。她坚持自己是奉天命、大清门迎入的正统皇后,不可轻易动摇。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慈禧甚至起了废除阿鲁特氏皇后位的念头,并与咸丰帝的五弟敦亲王奕譞商议此事。敦亲王的回应,即不敢废除一个同样从大清门而入的人,使慈禧更加愤怒,从此对敦亲王也心生怨恨。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不幸病逝,这本意味着慈禧的太后身份将告终。然而,慈禧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选择不为同治立嗣,而是立其堂弟载湉(也是慈禧的外甥)为新的皇帝,继续以咸丰帝的名义承继皇位。 慈禧这一决定,一方面使她得以继续扮演太后的角色,另一方面使阿鲁特氏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作为前皇后,阿鲁特氏失去了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转而成为一个位置尴尬的皇嫂。阿鲁特氏的处境在新皇光绪即位后将更加尴尬,因为未来新皇后的册立将使她地位更为微妙。 在这种压力下,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急于保护女儿的安全和尊严,上奏慈禧询问如何安置其女儿。慈禧的回复却是冷酷的“殉葬”。崇绮震惊之余,无奈传达了这一命令,暗示女儿尽快绝食而死。阿鲁特氏面对如此绝望的境地,最终选择了自尽。 来自 李寅作. 速读中国史 清代皇陵[M]. 2021

0 阅读: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