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钟爱麻将,麻将馆日日爆满,座无虚席,整天“泡”在里面的人究竟是靠什么来谋生

住顶楼小邹 2024-07-03 15:30:41

重庆人钟爱麻将,麻将馆日日爆满,座无虚席,整天“泡”在里面的人究竟是靠什么来谋生呢?对这一点产生了一些疑问。 真实信源:成都人有多爱打麻将 水中边泡脚边搓消暑麻将2021-07-09四川日报 “快点快点,三缺一了!” 还没进门,震耳欲聋的吆喝声就从老街深处的“洪福麻将馆”里传出来,中间还夹杂着清脆的洗牌声和此起彼伏的“糊了”的欢呼声,仿佛好像有一股无形的旋涡,要把人吸附进去。 这家麻将馆,每天从早上开门营业到凌晨两三点,都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有人在这里消磨时间,有人在这里寻找刺激,也有人,把这里当成了21年越南在逃毒枭恋上越南网红,被判死刑后,二人在法庭热吻告别另一个“战场”,为了生活,背水一战。 你可能好奇,整天泡在麻将馆里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靠什么过活呢? 其实,麻将是起源于中国的娱乐活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游戏范畴,它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生百态,同时也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关于麻将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它起源于江苏太仓的“护粮牌”。 据说,古代太仓是皇家粮仓所在地,为了防止麻雀偷吃粮食,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竹制的筹牌,用来记录捕雀的数量,并以此领取赏金。   后来,这种筹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工具,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麻将牌。 仔细观察麻将牌,你会发现它上面的图案和数字,都与“护粮”的传说息息相关。 “筒”指的是火枪的枪筒,几筒代表几支枪;“索”指的是用绳索捆绑的鸟,几索代表几只鸟;“万”则是赏钱的单位,几万代表几文钱。   至于“东南西北”风牌,则代表着捕雀时需要考虑的风向。 从“护粮牌”到“麻雀牌”,再到“麻将”,这小小的方块牌,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尤其是在重庆这座山水之城,麻将文化更是深入骨髓,随处可见。 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你总能听到从茶馆、棋牌室、甚至居民楼里传来的麻将声。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打麻将”和“吃火锅”一样,都是生活必需品。 重庆人对麻将的热爱,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已。每年夏天,重庆都会举办一些水上麻将大赛,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加,场面十分壮观。   在一些家庭聚会上,也能看到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搓麻将的热闹景象。 更夸张的是,重庆人谈生意,不像北方人那样喜欢在酒桌上,而是更倾向于在麻将桌上,边打牌边聊,气氛轻松,效率还高。 有人说,重庆的麻将馆,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天早上,麻将馆的门一开,首先来“报到”的,往往是那些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他们大多时间充裕,又喜欢热闹,麻将馆就成了他们消磨时间、打发无聊的最佳去处。   在这里,他们可以和老朋友叙旧聊天,也可以结识新朋友,几块钱的输赢,图的就是一个开心和热闹。 到了下午,麻将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一些“职业雀士”。他们大多是凭借着高超的牌技和丰富的经验,游走在各个麻将馆之间,靠打牌赢钱为生。   对于他们来说,麻将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在麻将馆里,也有一些“不差钱”的主,他们可能是拆迁户,也可能是做生意赚了钱的老板,来这里打牌,纯粹是为了消遣娱乐,输赢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并非所有泡在麻将馆里的人,都是为了享受生活,有些人,则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把麻将桌当成了“赌桌”。 他们或是沉迷赌博,无法自拔,或是幻想着一夜暴富,最终却输掉了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麻将虽小,却也映射出人生百态。有人在麻将桌上找到了快乐,有人在麻将桌上迷失了自我。如何把握好“度”,理性看待麻将,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毕竟,生活不是麻将桌,没有那么多“翻盘”的机会。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