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为何“消失”了?若墨家还在,中国科技如今会是什么水平?

醉易看看趣事 2024-10-26 12:00:43

墨家学派是我国主要的哲学派别之一,他的创始人是墨子。在很多人心里,墨家大概是跟儒家没什么太大区别的学派,无非是思想核心不同罢了。

那你就错了,墨家不仅在思想方面极其先进,动手能力还特别的强,“墨家机关术”放到今天都相当了不起。

如今,我们似乎已经很少见到墨家的身影,他们就像是从中国大地上消失了一般。墨家的思想学说当然没有全部消失,甚至很多已经融入到了今天的社会生活中。

但“墨家机关术”是否被继承就不甚清楚了,如果这些技术能传承并发扬光大,说不定会有大用。

战国乱世中的墨家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王权的衰退,各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纷纷招揽人才,鼓励思想的自由表达,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时期的学术流派总共有12家,这些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各自提出了解决方案,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学术在早期主要集中在王室和贵族手中,但在东周之后,由于王室的衰弱,学术逐渐流向民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庶民阶层也有机会参与政治事务,知识分子们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主张,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在这些流派中,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思想家们游历各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形成了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这样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百家争鸣”。

在诸子百家中,墨家的画风尤其不一样,或者说是有些特别。

当时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天下动荡不安,各国为了扩展疆域和争夺资源,频频发动战争。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饱受战乱摧残。

在这乱世之中,墨子,这位出身平民阶层的智者,穿着粗布衣,脚上裹着厚重的草鞋,步履坚实。

同行的弟子们跟在他身后,一个个同样打扮简朴,没人说话,只有风声卷着路边干燥的草叶,发出沙沙声。

他的学说在百姓间流传广泛,尤其是他的“兼爱”和“非攻”主张,更是被许多底层百姓奉为圭臬。

他的出身虽为平民,但由于早年曾学习儒家典籍,见识过贵族的生活与思想,因此在年轻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墨子认为,只有当所有人都以平等的态度爱他人时,才能实现利益的相互共享。他反对侵略战争,支持和平。

他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

所以有看过相关影视剧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节,当某国因为战争陷入了亡国的危机时,墨子就会带着人前去驰援。

墨家有着非常严格的组织结构,他们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底层,纪律十分严明,而创始人墨子也被称为“墨侠”。

墨家与儒家齐名,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关注社会底层人士,与上层贵族的文化存在巨大分歧。

这也使得他们的思想较难被统治者广泛接受,尽管他们曾与儒家一样显赫一时,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落。

所以说,墨家后面会逐渐衰退,甚至是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也跟这有很大的原因。

但墨子其实一直都不是孤身一人,他有许多志同道合的追随者。

他们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大多是手工业者、农民或是士人,这些人因为深受社会不公的折磨,对墨子的学说十分推崇。

墨家机关术

墨子的学说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的弟子们掌握了诸多工程技术,尤其在战争防御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墨子曾经带领弟子亲自参与城防修筑,用创新的防御器械阻挡了强大的敌军。

这些东西有很多都是墨子亲自研制的,他在机械制作和军事技术方面非常有天赋,说一句天才也不为过。

他的创新与发明不仅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上遥遥领先,甚至放到现代,仍能令人感到惊叹。

根据史料记载,他研制的机械技巧极为精湛,据传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三寸木削成可以承载300公斤重物的轴承,这种技艺让人钦佩不已。

他曾用3年的时间制作过一只木鸢,也就是木头制作的风筝,虽然它仅在空中飞行了一天便损毁,但这展示了墨子对机械原理的熟练掌握和对技术的执着钻研。

他还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出了提水的桔槔,这一发明大大提升了当时农业的生产效率。

此外,他还发明了用于提物的辘轳、滑车等机械,这些工具在当时的工艺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墨子在城防技术方面尤为突出,他设计出了许多复杂的防御机械,最为著名的当属“连弩车”。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出多达60支大弩箭和无数小弩箭的巨大装置,不过需要10人去配合操作。

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些过于“麻烦”了,但你要看那是什么年代,那可是春秋战国,能发明出这种东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而且,他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灵活性问题,设计初了“转射机”,能够在战斗中迅速调整射击方向,只需要两个人就能操作。

此外,还有一个“神器”——藉车,这是专门用于防御攻城的机械,能够发射炭火,用以防御敌人的攻城。

尽管这些机关术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神秘,但在两千多年前,能够设计出如此复杂且实用的机械,实属令人敬佩。

墨子及其弟子不仅在技术上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对当时的军事防御和生产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这些机关术的使用,其实在历史上也有许多记载,最著名的莫过于墨子阻挡楚国攻宋。

当时,墨子原本想从道义和利益的角度劝说楚王放弃对宋国的侵略。然而,仅仅依靠语言辩论是不够的。

为了更有说服力,墨子提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攻防演练”,与楚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班进行了一场实地的攻防模拟。

公输班是当时楚国顶尖的工匠,精通攻城器械的设计与制作。而墨子则善于防御战略,两人在楚惠王的面前展开了一场技艺与智慧的较量。

在这场演练中,公输班展示了各种攻城武器的威力,而墨子则通过巧妙的防御手段,成功抵挡住了所有进攻。

这场技术上的攻防比试让楚惠王和在场的所有人看到了墨家出色的防守能力。

这就是墨家在战国时期的存在状态——他们不仅是思想家,更是实际的工程师和技艺精湛的工匠。

他们用智慧和技术,帮助那些在强权面前无力的小国生存。

墨子的思想并非空谈,他将兼爱非攻的理念与实际的国防措施相结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凭借着出色的科技能力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了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学派。

然而,墨子的思想虽然充满光辉,但在当时的诸侯争霸局势下,却并未被统治阶层广泛接受。

各国的统治者们更看重的是征战掠地,而非墨家主张的和平与平等,与儒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区别,也使得他更难融入主流的思想体系。

尤其是在墨子过世后,墨家的力量逐渐分散,内部开始出现派系纷争,加上儒家学说在战国末期和汉朝初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墨家的影响力也开始急剧下降。

在政权夹缝中的挣扎

公元前390年(也有说是420年),墨子病逝,战国的局势依旧动荡。墨家,这个一度风靡诸侯的学派,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墨子的去世仿佛一块巨石落下,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消退,留下墨家弟子们在权力的夹缝中挣扎。

墨子的思想虽然得到许多底层民众的支持,但上层的诸侯与统治者却对墨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不安。

巨子的领导权力绝对,墨家弟子之间关系紧密,很多墨者甚至在国家和巨子之间选择听从墨家的命令。这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是一个无法容忍的隐患。

墨者们虽然继续游走各国,为弱国提供防御技术,宣扬兼爱非攻的理念,但他们逐渐意识到,想要维持生存变得愈加困难。

各国的君主不再像从前那样热情接纳他们,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排斥。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在各国迅速崛起,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学说。尤其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法家思想主导了国家的治理,墨家的思想逐渐被边缘化。

墨家的力量在这种政治压迫和内部分裂的双重打击下,慢慢消散于大众的视野。当然,他们的学术思想并没有消散,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当中。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墨家机关术和很多精妙的手工都丢失了。

结语

墨家最终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根本上是因为它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格格不入。

如果墨家学说得以延续,特别是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实践精神,或许中国的科技发展将会走上一条更为领先的道路。

参考资料:

《试析墨家学派消亡原因》——史志栋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