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卧底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接触毒贩时,毒贩试探他,给他碗里加了一块猪肉,谁知,他火冒三丈的瞪着眼睛质问:“你懂不懂规矩?” 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小镇上,一位看似醉醺醺的男子摇摇晃晃地走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叼着烟,满身酒气,衣衫不整,活脱脱一副二流子的模样。 旅馆老板皱着眉头,不情愿地递给他一把钥匙,这个男子就是陈建军,一名正在执行秘密任务的缉毒警察。 就在几个小时前,陈建军还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警官。他接到上级指令,要潜入一个贩毒团伙内部。为了完成任务,他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令人生厌的“败类”。 这种转变对陈建军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正直的人民警察。 陈建军出生在云南省的一个边境小镇。他的父亲是一名老警察,从小就教导他要为人民服务、维护正义。 1982年,云南省开始招收第一批缉毒警察,对于20岁的陈建军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埋头苦读最终在8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加入了缉毒队伍。 当他第一次穿上警服时,那种自豪感让他热泪盈眶,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现实远比陈建军想象的要残酷,为了打入毒贩内部,他不得不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和生活方式。 他开始频繁出入酒吧、赌场等场所,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还染了一头张扬的黄发。每天晚上他都会醉醺醺地回家,故意大声喧哗,引来邻居的侧目和指责。 这种生活对陈建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煎熬,他本性纯良、生活规律,突然要变成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 每当他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或是听到妻子的啜泣声,他都恨不得立刻坦白一切。但是为了任务,他只能强忍着痛苦,继续扮演这个令人厌恶的角色。 最让陈建军痛苦的是他无法向最亲近的人解释自己的行为,他的妻子怀着身孕,本应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照顾,却不得不忍受他日复一日的“堕落”。 邻居们对他指指点点,曾经敬重他的人也开始疏远他,陈建军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洗刷这些误会,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 就这样陈建军过着双面人生。白天他是一个吊儿郎当的混混,夜晚他则悄悄整理收集到的情报,为破获大案做准备。这种生活持续了一年多,终于迎来了他期待已久的重大行动。 1987年9月,陈建军接到任务,要以回族商人的身份打入一个贩毒团伙。为了不露破绽,他提前学习了回族的风俗习惯,甚至还专门去清真寺拜访了阿訇,请教一些宗教礼仪。 当他成功接触到毒贩时,对方对这个“回族老板”仍然心存疑虑。在一次聚餐中,一名毒贩故意将一块猪肉夹到陈建军的碗里,想要试探他的反应。 陈建军心里一惊,但表面上仍然镇定自若,他猛地站起来怒目而视厉声呵斥那名毒贩不懂规矩。这一举动打消了毒贩的疑虑,也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次成功的卧底行动,陈建军和他的同事们一举摧毁了这个贩毒团伙,缴获了大量毒品,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次行动也让陈建军在缉毒界崭露头角,赢得了上级的赞赏和同事们的敬佩,这样的成功并没有让陈建军满足。他深知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决心继续奋战在缉毒第一线。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多次只身深入虎穴,与毒贩周旋。每一次行动都充满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丢掉性命,但陈建军从未退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地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1987年12月15日,陈建军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这一次他要独自前往一个偏远的山村,与一群凶悍的毒贩接头。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陈建军无法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面对六名武装毒贩,他依然沉着冷静,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胆识,成功制服了其中几名毒贩。然而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一名藏匿的毒贩突然从背后偷袭,用木棒重重击中了他的头部。 陈建军倒在血泊中,生命迅速流逝,但即使在最后一刻,他仍然紧紧抱着缴获的毒品和公款,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开枪反击。 这位年仅25岁的缉毒英雄,就这样壮烈牺牲在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陈建军的牺牲震惊了整个缉毒界。 他们终于明白,陈建军一直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只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对于陈建军的家人来说,这些荣誉远不及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女儿陈益琳当时才一岁半,还不懂得什么是生离死别。 她的母亲含着泪水,努力维持着这个残缺的家。幸运的是公安机关和当地政府对陈建军的家庭给予了特别的关怀,确保他们的生活不至于陷入困境。 随着时间流逝,小益琳渐渐长大,开始理解父亲的英雄事迹。她从亲人和父亲生前战友的讲述中,逐渐拼凑出父亲的形象。 虽然失去了父亲的陪伴,但陈建军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她奋发向上。小益琳立志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父亲的精神。 来源:公安部新闻传媒《【英雄烈士谱】陈建军:孤身入毒穴勇斗持枪毒贩》
请给他女儿一个公务员职位!!
[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