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故城的归人

泽睿谈文学 2024-07-02 12:50:44
[向右R]谁能不爱京都呢?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大家都在这驻足书写,《古都》里“京都这座城市就像一个修剪得非常精细的日本大庭院,好像很自然,其实处处是要人工斧凿而成。”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里描写京都金阁寺极致的美:“一个事物如果太过美丽,它必然不属于人间。”翻译《源氏物语》的林文月在《京都一年》自序中写道:“一年来,京都典雅的气氛和优美的风光深深吸引了我,而我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的友谊真挚可贵。这一切,都使我对京都不能忘怀。” [向右R]1969年,三十六岁的林文月得到访日一年的研修资格自身奔赴京都,开启她撰写论文和散文写作同时进行的历程,《京都一年》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如今2024年再次阅读,学者林文月已经在2023年驾鹤西去,书新版序言中也写道作者重读与回顾与日本友人三十多年的友谊,恍惚间,斯人已去,你会懂得那句“来京都,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向右R]诗人余光中形容林文月“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与事态人情、风景况物,做不倦的倾心交谈”。在《京都一年》里,年轻的林文月是带着万缕乡愁的,异国的黑夜漫长,唯有写作能打发掉无聊与寂寞。她把眼睛看到的京都的美好与可爱都收入笔底。那个时代没有手机导航,林文月也会时不时陷入迷途,在街头徘徊,但文字却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呈现京都的每一处风雅之美。 [向右R]参加京都茶会的她,“第一次感受到和服的美和不可抗拒的魅力”。茶道展示过程的细枝末节,服装、甜点、沏茶,到客人受茶,饮用,如作者所说,这其中蕴含大学问。盛大的排场中可见茶道是属于部分有钱及有闲阶级的特殊享受了。 [向右R]岁末的京都歌舞伎表演,已经绵延百年。为了不失信于人,林文月还穿上了旗袍,与保暖的和服相比,旗袍才是真正的“穿倒”。令日本友人吃惊的是,林文月第一次观看表演,在没有人讲解剧情的时候就潸然泪下,因为如林所说,只要有一颗善感的心,无论哪一国的艺术都可以使人感动,文学,艺术,原是不分国界的啊! [向右R]从咖啡馆到古书铺,林文月的京都漫游带着浓浓的文化历史气息,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京都的美食篇里也有具体的介绍,在点评视觉美与时令性的同时,也点出雅致的背后食物的“渺小”。最好吃的食物当然是花费最少,享受最多,自然要藏在那些狭窄的弄堂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