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拒绝拉莫莱特之吻呢

泽睿谈文学 2024-07-02 12:48:30
[向右R]什么是拉莫莱特之吻?读者可以随着法国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的文字和他一起在一场噩梦中,穿越到18世纪法国的街头。那时候无数曾经的王侯贵族被送上了断头台,血腥和激情让所有的人成为这乱世的一叶扁舟。拉莫莱特,这位神甫,是大革命时期立法院代表,积极投身这场运动中的他面对不同立场的人在议会上日渐加深你争我斗的裂痕,提出“用爱,用博爱精神,视彼此为兄弟,弥合创伤,求同存异”。这一刻,所有人拥抱亲吻在一起。 [向右R]1990年出版的《拉莫莱特之吻》到了如今再版,其中所探讨的历史,媒体与媒体的历史,都是通过历史和媒体个案分析来昭示当下的各种人文领域的走向轨迹。这是一部提供正餐详实的学术晚宴,但也是破除历史藩篱,让普罗大众也能接受并将历史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生活中来。因为罗伯特·达恩顿会告诉每一位读者,历史也可以和推理小说一样有趣,“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我们的前人所经历和体验的人类的生存状况。” [向右R]作者是法国史学者,第一章就从法国大革命开启。历史书对这段历史评价是颇高的,攻陷巴士底狱结束封建制度、《人权宣言》的宣布,都似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积极意义的背后是法国陷入了全面的血色恐怖之中。 [向右R]罗伯特·达恩顿论述法国这段历史颇有讲故事的人的语气,为读者耐心敲开一颗颗核桃,细致处连核桃上的纹路都梳理清晰。历史上的改革巨变不是想当然的天经地义,不身处漩涡无法理解其中的风云际会与随之而来的风险吉凶,个人生活的小变化大多不会影响社会全局。但在1789年,所有的法国人就需要面对旧秩序的崩坏和未来的无法触及。作者用当时的字典解释革命的词根由“旋转”而来,很巧妙展现了当时带给人们生活和观念上的巨大影响。 [向右R]法国大革命随之带来的还有大恐慌,这一种集体癫狂状态让人毛骨悚然。各地的“群情激愤”的审判时刻,暴力诱发的疯狂时刻让每个人争抢面包的同时双手也沾染上了鲜血。历史学家对呼吁自由平等博爱“拉莫莱特之吻”一笑置之,因为流血暴动就发生在这场和解后不到一月时间内。 [向右R]作者在血迹斑斑的历史残片中去解读民主与暴政这两种本来截然不同的政治形态会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制造了恐怖。先破后立的曲折进程中迷狂非理性时刻的出现,并不代表要怀疑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的缺失,而是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所呈现的底线现实。 [向右R]拉莫莱特之吻提醒我们的就是历史的这种复杂性。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2024-07-02 21:26

    从这个角度切入法国大革命,是个蛮有意思的视角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