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掩护战士撤退,在清点人数时,他习惯性的喊了句“口令

阿智通鉴 2024-07-01 16:06:22

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掩护战士撤退,在清点人数时,他习惯性的喊了句“口令”,然而就是他的这一句话,拯救了整个队伍。   1979年的中越边境,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在这片血与火的土地上,一个名叫黄招强的年轻士兵,用他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黄招强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机智。1977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忱,20岁的黄招强毅然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他勤奋刻苦,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并被提拔为班长。   1979年初,中越战争爆发。黄招强所在的部队奉命参与夺回809高地的战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硝烟散去后,高地上遍布着伤员的哀嚎。胜利的喜悦还未褪去,紧迫的形势就摆在了指挥官面前——必须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后方的野战医院。   在这危急时刻,一支由当地民兵和解放军战士组成的护送队迅速成立。作为经验丰富的班长,黄招强被委以重任,负责掩护这支队伍安全撤退。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敌军随时可能发起偷袭,而漫长的撤退路线上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黄招强深知责任重大。他仔细研究了地形,制定了详细的撤退计划。他要求每个人都要记住一个特定的口令,以防敌人混入队伍。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后来却成为了挽救整个队伍的关键。   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艰难的撤退。黄招强走在最后,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动静。每一片树叶的晃动,每一声虫鸣鸟叫,都可能是敌人的信号。   当队伍来到一座横跨峡谷的吊桥前时,黄招强的直觉告诉他,危险就在眼前。他立即下令队伍停止前进,自己带领几名战士前去侦查。就在这时,埋伏的敌军突然发动了攻击。   枪声响起的瞬间,黄招强迅速组织反击。他冷静地指挥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火力。在确保大部分队伍安全撤离后,黄招强带领几名战士殿后,为队伍争取宝贵的撤退时间。   就在这危急时刻,黄招强突然想起了之前设置的口令。他开始对身边的每个人询问口令。正是这个简单的举动,让他发现了混在队伍中的敌军特工。   "站住,口令!"黄招强厉声喝道。几个形迹可疑的"战友"顿时露出了慌乱的神色。他们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预先设定的口令。黄招强瞬间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没有丝毫犹豫,黄招强果断开枪,击毙了这些暴露的敌人。这一举动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还极大地鼓舞了我方士气。在他的英勇带领下,护送队终于突破重重险阻,成功将伤员护送到了安全地带。   这次行动中,黄招强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勇气。他不仅成功完成了护送任务,还亲自击毙17名敌军,为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未就此结束。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黄招强身负重伤。尽管疼痛难忍,他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刻。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个战友。   战争结束后,黄招强因为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被记一等功。但是,战争的创伤却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落下了难以治愈的隐疾,这成为了他此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尽管如此,黄招强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继续在军中服役,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逐步晋升。2004年,他被任命为驻港部队副参谋长,肩负起了新的重要使命。   2007年11月,年仅49岁的黄招强因病离世。消息传来,曾经的战友们无不潸然泪下。他们纷纷回忆起那个在战火中临危不乱、在生死间舍己为人的年轻战士。黄招强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驻港部队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营。"黄招强营"这个名字,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后辈的激励。每一个进入这个营的新兵,都会听到黄招强的故事,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染。   黄招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黄招强这样的普通士兵,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回首黄招强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英雄并非生而伟大。他们也曾是普通人,也有过迷茫和困惑。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才让他们成为了英雄。   黄招强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在和平年代,我们可能不需要像黄招强那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我们依然需要他那样的精神。我们需要他的勇气,去面对各种挑战;需要他的智慧,去解决各种难题;需要他的奉献精神,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当我们享受和平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是无数像黄招强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源:羊城派 2024-1-8 “战斗英雄”黄招强旧居陈列馆在河源东源县开馆

0 阅读:11